生態環境部網站近日透露,生態環境部聯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于5月初啟動2018年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范圍涉及36個重點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及全國其他部分地級市。據介紹,本次專項行動將借鑒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經驗,全面摸清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進展及存在的問題,督促地方加快補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從根本上解決黑臭水體問題。
為做好本次專項行動,兩部門計劃分三批次對36個重點城市及全國其他部分地級市進行督查,建立國家與地方人民政府上下有機結合的工作機制,督促各地從根本上解決導致水體黑臭的相關環境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生態環境部還表示,群眾是否滿意將是這次專項行動的首要標準。
在很多城市,黑臭水體都是環境整治亟須根治的頑疾。尤其對于城市居民來說,黑臭水污染不僅會給其帶來感官上的不適,同時也給其生產生活帶來了直接影響,因此在水污染防治的過程中,黑臭水體的整治一直都是公眾最為關切的話題之一。
為此,在2015年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中,便將黑臭水體的防治作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要目標之一,明確提出,到2017年底前,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到2020年,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
隨后,為進一步推動整治工作,在頂層設計方面,生態環境部聯合十部委印發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核規定(試行)》,明確了黑臭水體治理的具體任務、目標。此外,還聯合住建部門印發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等文件,為地方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提供了指導和規范。
由于城市水體流動性小,因此也帶來了水體交換慢,更新時間長,環境容量較小,自我修復能力差等一系列的特點,而這些恰恰是城市水體易變黑臭的原因之一,當有機污染物排入水體后,微生物好氧分解使水體中耗氧速率大于復氧速率,溶解氧逐漸被消耗殆盡,造成水體缺氧,進而產生不同類型的黑臭類物質。
因此,在整治黑臭水體的過程中,最為常見的辦法便是采取“外源減排、內源清淤、水質凈化、清水補給、生態恢復”的綜合措施。其中,外源減排與內源清淤則是基礎與前提,往往適用于應急治理階段,短期內快速緩解和消除黑臭現象。
其實,黑臭水體的治理雖然在水里,但是根本卻在岸上。黑臭水體問題實質是污水、垃圾直排環境問題,為此,要想讓城市水體保持清凈,不讓黑臭再次復發,首先便要不斷加強監管,徹底切斷來自岸上的污染源。
在此過程中,公眾的積極參與則是加強監管工作的重要力量,而這也正是此次專項行動強調將群眾滿意度作為評判標準的意義所在。
據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介紹,公眾參與將覆蓋專項行動的全過程。專項行動之前,公眾可以通過城市黑臭水體監管平臺舉報疑似黑臭水體;專項行動期間還會公布舉報電話、公眾舉報微信公眾號,方便公眾反映問題;專項行動結束以后,公眾依然可以通過城市黑臭水體監管平臺和公眾舉報微信公眾號對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進行監督。
記者隨即關注了由住建部和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運營的“城市水環境公眾參與”微信公眾號發現,自2016年2月18日該公眾號發布以來,(截至2018年4月15日)累計收到監督舉報信息共7506條,其中地方主管部門已辦結7296起?梢钥闯觯姷挠行⑴c正為有關部門排查黑臭水體提供著重要指導。
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普通城市居民來說,如何從專業角度鑒別水體是否受到污染是一大難點,為此,此前發布的《指南》特別對其進行了定義:城市黑臭水體是指城市建成區內,呈現令人不悅的顏色和(或)散發令人不適氣味的水體的統稱。如認為有“黑”或“臭”問題的人數占被調查人數的60%以上,則應認定該水體為“黑臭水體”。
此外,為了避免因評判標準單一而產生的“形式主義”與“面子工程”,張波指出,此次專項行動將采取形式督查和實質督查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感官上不黑不臭,老百姓是否認可是一個指標;另一方面水質監測結果符不符合標準也是一個指標,這兩方面是形式督查的重要指標。實質督查要檢查污水直排環境問題是不是有效解決,污水是不是收集起來,收集起來排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得到有效處理。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