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京主持召開部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草案)》(以下簡稱《辦法(草案)》)。
會議指出,新修訂的《辦法(草案)》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強化依法行政,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重要舉措。
2006年制定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已施行十多年,有效調動了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暢通了公眾訴求表達渠道。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公眾生態環保意識不斷提高,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面臨新的形勢和要求,相關措施亟待進一步修訂完善。
《辦法(草案)》對公眾參與責任主體以及信息公開內容、時限、載體等進行優化設計,并由過去規范性文件上升為部門規章,彰顯生態環境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推動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在生態環境改善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會議強調,要及時修訂完善《辦法(草案)》的配套文件,確保相關措施有效落實。做好宣傳解讀工作,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為《辦法(草案)》落地生效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條件。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翟青、劉華,中央紀委駐生態環境部紀檢組長吳海英,副部長莊國泰出席會議。
生態環境部機關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第一條 【依據目的】為推進和規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保障公眾環境保護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維護公眾環境權益,依據《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 法。
第二條 【適用范圍】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建設單 位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開展公眾參與,涉及國家秘密的除外。
第三條 【公參原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應當遵循 依法、有序、公開、便利的原則。
第四條 【公參對象】公眾參與對象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范 圍內的有關團體和個人,具體范圍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確定。
第五條 【公示信息】建設單位應當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初稿形成時,如實公示以下環境影響評價信息:
(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二)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主要環境敏感目標分布情況;
(三)主要環境影響預測情況;
(四)擬采取的主要環境保護措施、環境風險防范措施以及預期 效果。
第六條 【征求意見】建設單位在公示材料中應當載明征求意見的對象、范圍、期限、內容和公眾意見反饋途徑。
征求意見的時間不得少于 15 個工作日,征求意見期間確保公示信息處于公開狀態。
征求意見的內容應限于與建設項目相關的環境影響。公眾意見反饋途徑包括電話、信函、傳真、網絡等。
第七條 【公示載體】建設單位應當通過下述兩種方式發布公示 信息:
(一)在建設單位官方網站上發布,未開通的,應當在建設項目 所在地其他網站發布;
(二)在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基層組織設置的公告欄或其他便于 公眾知悉的場所張貼。
鼓勵建設單位在電視、廣播、報刊及地方政府設立的統一網絡平 臺上同步發布信息。
第八條 【意見反饋】在征求意見期間,公眾可以按照建設單位 提供的途徑,直接向建設單位反饋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有關的意見和 建議。
鼓勵公眾采用實名方式提出意見,并提供真實有效的聯系方式。
第九條 【深度公參】征求意見期限截止后,建設單位應當對收 到的公眾意見進行整理歸納和初步分析。若受影響公眾對該項目環境 影響相關內容質疑較多或關注程度較高時,建設單位應當采取下列方式進一步開展針對性的公眾參與:
(一)對環境影響預測或擬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存在較多質疑的,應當召開公眾座談會。邀請受影響公眾代表參 加,如實記錄公眾意見,形成會議紀要,向社會公開。
(二)涉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等專業問題較多的,應當組 織專家論證會。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就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論證,形 成專家意見,向社會公開。專家論證會應當邀請受影響公眾代表列席。
第十條 【互動溝通】鼓勵建設單位通過發放與建設項目環境影 響有關的科普資料、組織公眾代表赴同類運行企業實地考察等方式, 與公眾開展互動交流,取得公眾理解。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