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全國人口普查、全國經濟普查,全國污染源普查也要開始了。
與前兩大普查相似,污染源普查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涉及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是,這項普查更加專業,技術難度也更高。
全國污染源普查,查什么?怎么查?為什么查?3月29日,在生態環境部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主任洪亞雄詳細解讀了這項被業內稱為“二污普”的工作。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污染源干凈了、管住了,我們的環境才能干凈,所以污染源普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污染源普查是全面摸清建設美麗中國生態環境家底的一次行動,是重大的國情調查,也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掌握各類污染源的數量、行業和地區分布情況,了解主要污染物產生、排放和處理情況,建立健全重點污染源檔案、污染源信息數據庫和環境統計平臺,對于準確判斷我國當前環境形勢,制定實施有針對性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政策、規劃,不斷改善環境質量,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態環境短板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要對環境質量進行一個深刻分析,確定影響環境質量的主要污染物和敏感污染物(如某些重金屬)有哪些;
第二,根據這些污染物,尋找這些污染物的排放源;
第三,根據這些污染源,調查它們的基本信息和活動水平;拘畔ǎ涸谑裁吹胤剑a什么東西,需要什么原料等;活動水平包括:生產了多少產品,消耗了多少原料,排放了多少污染物,采用了什么樣的治理手段等。根據基本信息和活動水平,核算它的污染物排放量,再用污染物排放量倒推,看它能不能說清楚所在區域的環境質量。
這樣就形成了污染源普查的邏輯思路:由環境質量確認污染物,由污染物追溯污染源,由污染源來調查它的基本信息和活動水平,由基本信息和活動水平核算它的排放量,最后建立排放量與區域環境質量的關聯,形成閉合循環。
第一個成果是獲得一套可以反映影響環境質量的污染物排放源的基本信息、活動水平和排放水平數據;
第二個成果是形成一套可以動態更新的污染源名錄庫,并通過數字地圖予以表達。普查成果最終都要落在一張數字地圖上,將來點擊這張地圖上的任何一個區域,它的污染源信息都可以表達出來,如在什么地方、生產什么、排放什么等;
第三個成果是形成一套科學的污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量的核算方法。污染源普查與人口普查和經濟普查不同,它所需要的污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量都是計算出來的,如排到水中的氨氮、化學需氧量,排到空氣中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這些指標都必須通過一套科學的核算方法才能獲得。
初步估計,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大約需要60萬名左右普查員。
來源一是網格員,現在全國已經有很多環保網格員或環保管理員,他們對自己負責區域里的污染源狀況比較清楚,有利于摸清各個網格(即普查小區)的污染源狀況。此外,由于網格員隊伍相對穩定,這也能夠為今后普查數據的更新提供直接支持。普查采集軟件留有接口,當網格員發現新的污染源后,可以通過一定程序將其增補入名錄庫,這樣就能實現名錄庫的動態更新;
來源二是在校大中專生,這次污染源普查要采用先進的手持移動終端,即PDA,大中專生群體更善于使用這些工具。據統計,現在在校的大中專生約有3700萬,如果有1%的參與進來,就有37萬人,再加上網格員,基本上就能滿足60萬普查員的人數要求。
就像人口普查關鍵是查清楚那些非戶籍人口一樣,污染源普查最重要的也是搞清楚那些“散亂污”企業,這些企業在工商、稅務部門往往沒有登記,而且污染排放未經治理,是正規企業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
這次污染源普查匯集了各個部門的數據,首先要對這些數據進行清洗比對,篩選掉那些不排污的行業,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
下一步是通過清查進行摸排,由各市縣進行。一是去粗存真,就是把清查名單中那些已經關門、不生產的企業剔除掉,留下2017年還在生產的;二是查漏補缺,就是把不在名單中的“散亂污”企業補充進來,這也是為什么希望那些網格員參加普查的原因,因為他們對所屬小區的情況最清楚。
很多企業主都處于這樣的一個狀態,你問他生產了多少產品他很清楚,但你問他排了多少COD和二氧化硫,他就不知道了。污染物排放核算的專業性是非常強的,所以必須充分利用第三方的力量,購買第三方服務。
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學的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市縣一級的力量相對薄弱,所以要將專業素質較高、對核算方法比較了解的隊伍作為第三方力量,幫助地方做好普查工作;
其次,普查數據上來以后,希望建立一個第三方隊伍,對于這些市級、省級的最后匯總的數據進行核查,看它們能不能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區域環境質量。
這次普查的質量要求是六個字“全面、真實、一致”。“全面”體現在反映環境質量的污染物必須全面、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必須全面;“真實”就是對污染源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必須科學、對污染源調查的數據必須真實;“一致”則是要與經濟社會的活動水平一致、與區域環境質量一致。
如何保證“全面、真實、一致”?首先要從技術上保證,保證清查、試點、核算方法的科學性;
其次在管理方面,要做到“全員控制”和“全過程控制”。“全員控制”是對污染源普查技術工作人員做大量的培訓,國家層面側重于對省里面的培訓,省再對市縣培訓;“全過程控制”是在普查的每一個過程,國家要隨時下去對地方進行抽查和現場核查,看你的數據準不準確。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