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北京的藍天格外多。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較上年同比下降20.5%;較2013年的90微克/立方米下降32微克/立方米,降幅達35.6%,完成國家“大氣十條”下達的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標。北京空氣質量改善,也是全國生態環境明顯好轉的一個縮影。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經投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生態文明”寫入憲法。這標志著,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探索出了符合國情的中國特色發展道路、中國特色法治模式和中國特色環保策略,步入了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的新階段。
人們對碧海藍天的渴望更加強烈,環境問題也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在多家媒體推出的兩會熱點調查中,“環境保護”均為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
污染防治,已進入攻堅期。相關專家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僅要明確目標逐一擊破,更要在這個過程中避免“一刀切”,不留“后患”。
污染防治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自2015年史上最嚴環保法實施以來,多項環境指標出現改善,一些行業也因此發生轉變。
2017年,對鞍鋼市的工人老陳來說,是收獲頗豐的一年,不僅沒有往年的單位裁員壓力,待遇還提高了不少。這一年,老陳所在的鋼鐵企業利潤較以往幾年,也有了很大改觀。老陳和同事們對接下來幾年的薪水福利保持樂觀,因為“鋼鐵行業很久沒有這番景象了”。
老陳樂觀的背后是全國鋼鐵行業利潤的好轉!霸诶麧櫳蠞q的同時,鋼鐵行業優質產能得到充分利用,產能利用率明顯提升,實現了行業的整體復蘇向好。而這一改變正是出現在史上最嚴環保法出臺之后!焙颖笔∫苯鹦袠I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大勇分析說,“環保督查治理、環保限產、安全檢查、質量監督檢驗等政策執行堅決有力,市場供應預期持續收縮,鋼市信心提振明顯!
同時,化解過剩產能,為鋼鐵業脫困發展、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廣大鋼鐵企業緊抓機遇,加快結構調整,行業正朝著規范、有序、創新驅動方向邁進。
“落后小微企業的市場出清、違法企業的取締疊加兼并重組,使行業集中度有所提高!敝袊撹F工業協會副會長遲京東表示,這有利于形成優強企業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規范市場競爭。
最新頒布的系列政策文件也表明了國家對后續環保限產的態度,整體上看,嚴格監管將不會放松。2017年12月31日,工信部正式印發《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要求列入鋼鐵去產能任務的產能、享受獎補資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產能、“地條鋼”產能等不得用于置換。
原環保部日前在介紹“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時強調,應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全面推進“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將所有固定污染源納入環境監管,對所有重點工業污染源全面安裝在線監控,明確無證排污和排放不達標企業最后改正時限,逾期一律依法關停。
而在鋼鐵產業集中的唐山、邯鄲、安陽等地,環保限產的長效機制正在一步步建立。
當然,建立鋼鐵行業環保限產機制,只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個小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堅持立字當頭,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立”來推進新形勢下的治國理政。
生態文明建設,首先就要“立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美麗中國”寫入現代化建設的總目標,并提出了三個階段目標。到2020年,堅定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2035年,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立”完目標,如何“破”則顯得尤為重要。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司長任樹本日前表示,從現在起到2020年,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這一階段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應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著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加強對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使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在任樹本看來,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任務,既要做好打攻堅戰的準備,也要有打持久戰的決心。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生態文明建設下一步需要抓好的重點工作之一。
他具體解釋說,第一,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抓好重點區域聯防聯控;調整產業結構、持續淘汰落后產能;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第二,著力開展清水行動。推進河長制、湖長制落地;提高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殲滅戰。第三,扎實推進凈土行動。抓好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加大重金屬污染治理力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和回收處置。
在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張建新看來,治理大氣污染,要抓好工業轉型升級與企業污染防治相結合,對水泥、鋼鐵、玻璃等落后產能按期淘汰,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不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將高耗能、高污染的產能比重降下來,用最低的環境污染換取最大的GDP產出。
“水污染直接關系人們日常生活,政府必須負起責任,拿出硬措施,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防止反彈的機制,以看得見的成效回應群眾關切,推進綠色生態發展。”張建新告訴記者。
土壤污染處于“末端污染”,要抓“本”治“源”。張建新認為,“土壤污染防治不僅要從工農業生產、城鄉居民生活污水排放著手,更要管住生產生活‘上游’的土地規劃、城鄉規劃。”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