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干杰:具體體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執法力度不斷加大。
第二,執法手段不斷豐富。
第三,執法方式不斷創新。
第四,公眾參與程度不斷提升。
第五,執法成效不斷顯現。
我們未來的空間還很大,未來要做的事還很多,未來我們一定會按照嚴格執法、規范執法、精準執法和文明執法的要求,進一步把新環境保護法落實好,也把其他的法律落實好。
李干杰:如何在打好攻堅戰這個大戰役里面,把藍天保衛戰打好打贏的同時也要把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好,把碧水保衛戰這場戰役打好打贏,我們初步的考慮,至少在近幾年按照以下思路推動落實下去:
第一,圍繞“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毫無疑問就是我們水環境質量的改善。
第二,堅持“兩手發力”。所謂“兩手發力”,一手抓污染減排,把污染物的總量減下來。另一手是抓擴容,就是抓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增強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尤其是水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讓它有更大的接納能力和凈化能力。
第三,突出“四種水體”。我們要干的事很多,其中有四種水體是更為突出,老百姓全社會更加關注的,我們要作為重點,也是我們抓工作很好的切入點。第一類水體是集中飲用水水源地的水體,這是老百姓的水缸,所以一定要把它當成重中之重搞好。第二類水體就是黑臭水體,這也是老百姓特別關切的。第三類水體是劣V類水體。第四類水體是入江河湖海不達標的排污口水體,大江大河包括海邊都有很多的排污口,有些是達標的,有些是不達標的,我們要把這些不達標的水體作為重點,圍繞突出這四種水體,倒逼相關的污染治理工作和生態保護工作。
第四,加快“四項整治”。一是工業園區。二是生活源方面。除了城市以外,把農村的污水處理也要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三是農村面源的污染防治和污染整治。四是水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
第五,強化“四個支撐”。第一個支撐,強化執法督察。第二個支撐,強化流域的協調和統籌,上下游、左右岸都要統籌起來,我們大氣叫聯防聯控,流域實際上也是各個區域之間相互影響的,也要統籌好、協調好,單打獨斗難以解決所有的問題。第三個支撐,要強化科技支撐。第四個支撐,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
李干杰:下一步,我們要著力把總書記提出的兩件事抓好,一是綠色“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的建設,二是“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的建設,會同相關國家,包括相關國際機構,比如說聯合國環境署,他們很有積極性,愿意和我們一起把這些平臺打造好、把這些機制建立好,能夠共同努力,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環保水平進一步提升。保障“一帶一路”重大戰略能夠實施好,取得成效,不僅僅是惠及中國人民,也惠及國際上所有相關國家,讓大家一起分享“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成果。
李干杰:我們去年7月份組織開展了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對全國1792家企業,我們組織了1700人參加的為期一個月的拉網式排查,結果發現,其中有1074家正好是60%的比例,存在各種各樣的違法污染問題。我們對1072家進行了查處,現在基本處理完1057家。
正是因為存在這些突出和嚴重的問題,中國政府決定從今年開始調整優化進口名錄,大幅壓減固體廢物進口的數量。第一批是調整了四類,后續還會逐步再進行調整。作出這么一個重大的改革決定,禁止洋垃圾入境。改革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的實施方案是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合理和正當的,作為環保部門,我們按照中國政府的要求,全力以赴狠抓落實,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市場的好轉,也包括聽到一些風聲,有些企業就搶抓“機遇”,盡快提前大量進口。所以,上半年是量價提升,下半年我們下了很大力氣,扭轉了這個勢頭,全年平衡下來,限制類固體廢物進口總量下降了12%,應該說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后續,我們還會堅持下去,落實好中國政府確定的目標和要求。
李干杰:截至2017年底,我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有463個,因為有17個是后來批復的,之前開展專項行動的時候是446個,這20800個問題目前為止已經有13100個問題得到很好的整改。行動中,我們關停取締了2460家企業,對1100多人進行了追責問責。最重要的是,推動地方廢止和調整與上位法不一致的地方性法律法規,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
下一步的工作,第一是旗幟鮮明地把“綠盾”行動堅持到底,緊緊圍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擴展到省級以下自然保護區,對發現的問題,全部建檔立卡,拉條掛賬。我們現在做工作,打攻堅戰,就得講究精準,脫貧攻堅戰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建檔立卡,我們現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也要借鑒建檔立卡,每個自然保護區是什么問題清清楚楚,交辦給誰清清楚楚,并且不僅僅我們自己有數,還要向社會公開,發揮社會的監督作用、老百姓的監督作用,緊緊盯住,不解決就不收手。
第二是加大追責問責的力度。誰造成的問題,就得處理誰,對于問題造成的嚴重影響,該擔責就得擔責,該追責就得追責。
第三是進一步強化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發揮好公眾的作用。因為自然保護區涉及面很廣,要把這項工作做好,必須把過去的事情處理好,把現有的問題解決好,以及未來要把它們保護好、建設好,都需要全社會齊心努力。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