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推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了產業轉型,解決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舉個例子,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原有2000多家膠合板企業,原來年納稅額只有兩億多,綜合整治后,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從39家增加到100多家,納稅額也翻番了,你們可以去那里看一看,原來企業周邊環境臟亂差,現在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群眾普遍叫好。
三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營造公平公開的市場環境,這里有一個例子,就是邯鄲永年區的特色產業標準件產業,整改前有9000多家,通過集群整治,市場環境得到優化,國內外客商云集永年,引進了21個高端標準件項目,總投資達到230多億,實現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我們現在整治散亂污企業,與國家提出的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一脈相承的。
環保執法打擊的是違法企業,是黑色的GDP,扶植的是合法企業,是綠色的GDP。在執法過程中,肯定會對一些違法企業、不達標企業造成較大沖擊,甚至關停淘汰,我想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歷史欠賬總是要還的,“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還要進一步向全國推廣,請大家客觀理性來看待這個問題。謝謝。
科技日報:大家都知道今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在好轉,但是長三角地區貌似有所反彈,公眾對東三省、汾渭平原的大氣情況也比較關注,我想問一下未來對這些區域會采取哪些大氣污染防治舉措?
劉炳江:你觀察很細致,今年1月份長三角的空氣污染有所反彈,確實是事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空氣質量受氣象因素影響較大,一個月的反彈、一個季度的反彈是很正常的,北京去年1月份增長70%,而全年下降了20%。1月份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是改善的,但長三角PM2.5增長了20%左右,因為1月份長三角出現不利氣象的天數比較多,大氣污染物擴散條件比前幾年要糟糕,氣象條件是惡化的。
從國際經驗看,空氣質量往往是采用三年連續滑動的數據進行評價,我們說珠三角是不是達標,不是說一年達標了,而是看連續三年達標。所以一個月、一個季度,甚至半年、一年空氣質量波動有時候都是很正常的。我們會客觀理性看待這個問題,目標完成就行,中間波動一下很正常。
說到京津冀的改善,大家可能聯想到長三角還有東北三省大氣污染的問題。全國《大氣十條》五年任務都圓滿完成了,但是京津冀取得的成績比較大,其他地區就顯得落后了。東北三省主要是供熱和秸稈焚燒的問題,小鍋爐清理不到位,秸稈綜合利用率低,問題的關鍵非常清楚。長三角是重點區域,改善也非常明顯。汾渭平原是倒L型的,污染團就在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里相互傳輸,城市之間受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涉及到陜西、山西和河南三個省。許多專家在呼吁,要對其進行集中的治理。我們也專程去做了調研,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做調研。
下一步,我們會進一步加強研究,力爭納入到國家重點控制區域,實行聯防聯控。在進行三年藍天保衛戰的時候,一年一個戰役,一個戰役接一個戰役,推動空氣質量的不斷改善。謝謝。
第一財經日報:近日環保部發函明確關于建設項目“未批先建”違法行為法律適用問題,表示“未批先建”兩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請問這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是否縱容了“未批先建”行為?
劉友賓:未批先建是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新修訂的環保法、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都對未批先建的違法行為進一步加大了處罰力度。
環境保護部對未批先建違法行為一直保持高壓態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打擊,絕不姑息。特別是近年來,結合去產能政策和強化督查行動,清理處罰了一大批未批先建項目。
這次我部發函,明確未批先建有關法律問題,一是嚴格執行《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即“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堅持依法行政。
二是配合排污許可制度實施,核發一個行業、清理一個行業、規范一個行業的原則,進一步加大對建設項目監管力度,決不允許任何未批先建違法項目游離于環境監管之外。
三是對未批先建項目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即使未批先建違法行為兩年內未被發現,對其關聯的無證排放、超標排放、未履行“三同時”制度等環境違法行為嚴懲不貸,決不縱容。
我們注意到,社會各界包括法律界人士在內,對有關未批先建法律問題高度關注,充分體現了社會各界對環境保護法治進程的關心,我們將堅持依法行政,堅持依法從嚴打擊未批先建等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界面新聞:進入采暖季后,陸續有媒體報道在京津冀區域的一些村莊和社區,出現了天然氣氣量不夠、來氣不穩等情況,環保部對此怎么看?
劉炳江:去年煤改氣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報道也非常熱烈。2016年初《大氣十條》中期評估認為,散煤治理到了必須要治理的階段,發達國家治理大氣污染也都采取了這條行之有效的措施,一噸散煤排放的大氣污染物相當于一噸電煤排放的15倍以上,專家一直在呼吁,要加大散煤治理力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提出,要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相關規劃已于2017年印發實施。2017年政府報告中也明確了要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300萬戶以上。2017年“2+26”城市完成了394萬戶,其中70%左右是煤改氣,其他的為煤改電。
上一頁頁碼:[<< 1 ...4 5 6 7 8 >>] 下一頁 共8頁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