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業新聞 >> 水務要聞 >> 

環境保護部2018年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時間:2018-03-01 來源:環境保護部 作者:

下面,我很高興接受大家的提問。

中央電視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措施,目標是什么?跟之前的《大氣十條》相比,這些措施有哪些特點?有哪些變化,會不會更加著重于深層次結構方面的調整?

劉炳江:謝謝。《大氣十條》確實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在下一步治理工作中這些成功的經驗、措施會進一步固化。按照十九大報告關于“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總體要求,環境保護部正在抓緊研究起草藍天保衛戰的三年作戰計劃,確立具體的戰役,一個戰役接著一個戰役打。

關于目標,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規定了空氣質量的約束性指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幅度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下一步改善目標要進一步深入論證,有的地方可能要提高要求,與人民的期盼相符合。

在具體措施方面,這涉及主攻陣地、主攻方向和突破點。主攻陣地就是京津冀及周邊等重點區域,這些地方污染比較重。主攻方向就是著重解決產業結構問題、能源結構問題、交通結構的問題。突破點就是聯防聯控,重點解決重污染天氣,因為人民群眾最不滿意的就是重污染天氣。

具體到產業結構方面,重點是繼續開展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淘汰落后產能并化解過剩產能,還有城區內重污染企業的搬遷等。大家如果看各個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就能看出來,有的省化解過剩產能的數量已經明確列出來了。我們會在全國范圍內繼續排查散亂污企業,進行綜合整治,同時加強環保執法監管,提高污染物排放標準,目前“2+26”城市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已經頒布實施。

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重點是治理散煤,重點地區推行清潔取暖,這個作為突破口,持續推進重點地區的煤炭消費總量控制。

在交通結構方面,重點是進行大宗物流由公路運輸向鐵路運輸調整,并通過車油路聯動措施提高機動車排放控制水平。

這涉及的都是深層次問題,目前都有所突破,但還沒有取得顯著進展,后面三年要有新的時間表。

除了三大結構問題,還要更加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重污染天氣應對在京津冀已經實現了重大突破,大幅減少了持續時間較長的重污染過程,聯防聯控取得實效。其他很多地區還沒有實現這種聯防聯控。要提高預測預報的準確度,完善重污染應急啟動標準。

最后就是面源,大家看到在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較往年好,沒有像以前出現揚塵污染很重的情況,這些地區真正把責任壓實到了村、鄉、鎮,治理還是比較到位的。下一步要切實提高城鄉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壓實責任,切實解決揚塵和秸稈焚燒等面源污染。

華夏時報:《大氣十條》實施以來,我國環境空氣質量逐步改善,其中京津冀及周邊等重點地區改善幅度大、效果明顯,但我也聽到一些聲音,認為是因為氣候條件比較好,風比較大。您認為成效的取得有幾分靠天、幾分靠人?

賀克斌:謝謝你的提問。針對空氣質量改善,網上經常有一個說法叫人努力、天幫忙,用它來簡單概括改善的原因。這個說法我們在研究大氣污染原因的時候,也經常提到,內因是排放,外因是氣象。2016年初,按照國務院要求,中國工程院組織了50多位院士專家,針對《大氣十條》實施頭三年的情況進行了中期評估,當時對《大氣十條》實施的結果做了一個預判,到2017年底全國和重點地區完成《大氣十條》的空氣質量改善的顆粒物濃度降低目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存在兩個非常突出的問題:第一個就是北京市要完成60左右,就是PM2.5年均濃度降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難度很大,必須要下決心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全面推進區域聯防聯控;第二個問題,就是冬季的重污染天氣非常突出,必須下大力氣來降低采暖期的重污染峰值。提出這兩個問題以后,也提出了包括散煤治理在內的十條政策和措施方面的建議。

針對評估結果和建議,環保部當時會同相關部委和省市,加緊研究相關措施。大家可能還記得,2016年年底和2017年年初,我們經歷了一個跨年的長時間重污染過程之后,迅速推出了兩個工作方案,第一個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第二個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在這兩個方案的起草過程中,組織了專家對方案實施效果預評估,我本人也參加了評估工作。

當時預評估的結果表明,如果我們假定2017年的氣象條件與2016年的情況基本相當,那么全面落實兩個方案之后,北京市的PM2.5的濃度可以由2016年的73微克/立方米降到62-65,平均到63微克左右,也就是說,如果氣象條件一樣的話,2017年通過這兩個方案的實施可以基本實現《大氣十條》的目標,包括工程院中期評估提出的難點,就是北京60微克左右。

大家知道,后來實際上北京市2017年PM2.5的年均濃度降到58微克/立方米,從73微克/立方米降到63微克/立方米是減排措施的結果,而從63微克/立方米進一步下降到58微克/立方米,超過了當初預判結果,主要原因是2017年的氣象條件跟2016年相比更加有利做出的貢獻。

也就是說,就北京市而言,2017年的PM2.5下降,整個下降了15微克/立方米,這15微克里面,人努力大約占了70%,而天幫忙的貢獻大約占了30%。

最近有關氣象、環境、能源多個領域的專家、院士們對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比如說京津冀、長三角,也開展了空氣質量改善的氣象因素定量分析。

初步的結果是這樣的,第一個就是近五年,2013-2017年,如果按照最近幾十年的長周期來分析的話,在京津冀、長三角區域氣象條件是比較差的時期。但是這五年本身的年際波動也有明顯的變化,簡單說跟2013年相比,2014年、2015年的氣象條件是較差的,而2017年略有轉好。通過模型做這樣的分析,相對于2013年,2017年因為氣象條件略有轉好,可以使PM2.5在京津冀下降5%,在長三角下降7%。剛才聽到劉司長已經介紹了,實際上從監測數據表明,這五年京津冀下降了39.6%,而長三角下降了34.3%。按照這兩組數據來看的話,這兩個重點區域在最近五年降幅當中,人努力占了80%以上,而天幫忙在20%以下。

中國青年報:我們對去年那場跨年霾印象深刻,當時大家都覺得大氣治理目標很難完成,但最后卻完成了,這一年我們采取了哪些措施確保完成?同時,這也引發了另一個討論,我們前幾年的源解析是不是不到位?

劉炳江:其實提了兩個問題。我知道大家都很好奇,北京2017年跨年霾出現以后,作為大氣司司長感覺壓力很大,因為這七天北京的PM2.5累計相當于1800多微克,如果平均分攤到365天,每天就增加了4微克多。也就是說,北京要從73微克降到60微克左右,其實從年初開始要從78微克降到60微克左右。前4年從89.5微克降到73微克只降了16.5微克,這一年就要下降18微克,到60微克,任務十分艱巨。

但是往往就是這個樣子,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就不會取得更大的勝利?缒牿舶l生后,大家治霾的信心也都受到了影響,辛辛苦苦的四年,結果在收官之年,一開始就出現了大幅污染反彈。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出臺了2017年工作方案和秋冬季攻堅行動方案。

上一頁頁碼:[<<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頁 共8頁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