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業新聞 >> 市場調研 >> 

中歐開展城鎮化合作,共同推動綠色城市發展

時間:2020-08-11 10:49:25 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作者:

在全球經濟因疫情發生而陷入深度衰退的背景下,持續深化中歐城鎮化合作,不僅有助于克服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窘境,還進一步增強了中歐之間的聯系,特別是共同應對相關挑戰,推動發展可持續性更強的城市和社區。

世界人口的主要生活環境日益變化,致使城鎮化進程成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全球趨勢之一?傮w來看,現在都市和城鎮在全球發展中占據中心位置。它們不再只作為定居、生產和服務空間,而是深刻地塑造和影響著各個級別的社會和政治關系,決定著生產方式的進步和阻礙,為規范和文化提供新的滋養。城市已成為權力和政治的主要核心,從而對愿景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對政策實施的結果產生決定性作用。它們還是環境趨勢和可持續性進程中的主要因素。因此,城鎮化提供了全球變革的背景、基礎和動力。

可持續城鎮化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城鎮化是未來的兩大關鍵要素。自2012年中歐雙方簽署《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共同宣言》以來,圍繞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和城市區域發展,中歐雙方不斷深化合作交流,開拓新的合作領域。

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全社會的城鎮化不可避免。而城鎮化對環境的影響日漸加劇,城市的“生態足跡”正在蔓延。

我們必須承認增長對社會各個領域的影響?沙掷m增長要求城鎮地區開展活動(比如資源利用、人員及貨物的流動等)的方式有所進化?紤]到增長帶來的挑戰,除了社會和經濟進程之外,實體基礎設施也必須有所演化發展。

可持續發展一直被定義為,既能滿足當前需求、又無損子孫后代滿足其自身需要之能力的一種發展方式。然而,可持續城鎮發展還意味著一個實現可持續性,強調改善、進步和積極變革,對環境和社會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的過程。

可持續城鎮發展強調,我們需要改革市場機制來實現環境目標,實現社會因素和經濟因素的平衡。除了明顯的環境影響外,城市是當仁不讓的經濟增長引擎,因為城市可以提供就業和消除貧窮的大好機會(迄今為止,任何國家要實現高水準的公民生活,都必須進行城鎮化)。

事實上,城市不僅對自身,而且對整個國家、乃至于世界舞臺上的核心各方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經濟力量。當它們與國家和省級政府密切配合,其發展議程與地區和國家發展計劃相掛鉤,中央政府的投資與地方投資保持一致時,城市就能為整個國家產出至關重要的成果。

今天的中國正在見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城鎮化,經歷快速城鎮化、經濟增長和交通運輸自動化的進程。由于人口稠密,中國受到自然資源限制和全球氣候變化潛在影響的制約?沙掷m城市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包括城市擴張、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城市布局不符合21世紀的生活方式導向、傳統城市文化衰落、選擇性過度發展以及社會不平等。人們對這些緊迫問題的認識不斷提高,促使國家和省級政府以及各個城市尋求可持續城鎮發展的解決方案。中央部委和非政府組織已著手實施一些試點項目,展示中國在這方面的最佳實踐。針對中國的實際情況,可持續城鎮化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過近40年的城鎮化發展,中國在經濟增長和扶貧脫困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制定了以生態文明、綠色發展、以人為本為核心內容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而歐洲在智慧城市、生態城市、低碳城市建設和管理等方面經驗豐富、技術先進,值得中國地方政府和企業認真學習和借鑒。中歐攜手共同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對中國經濟社會特別是城市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歐在可持續城鎮化方面開展的戰略性聯合研究與創新合作是雙方長期堅持的優先要務,通過一系列聯合項目來貫徹執行。在所有已開發的項目中,歐盟和中國在城鎮化目標上保持高度一致;中歐合作模式致力于實現低碳、綠色的可持續增長(與美國普遍采用的實利主義城市發展模式不同)。

通過對與城市相關的各種相互交織的主題(交通、環境、能源、城市規劃等)開展針對性研究和創新行動,歐盟和中國努力尋求具有成本效益、基于技術和自然因素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以實現多重效益,提高資源和能源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增強城市抵御變化的韌性,改善衛生狀況,將代價高昂的問題轉化為增長機會,為歐洲和中國數以百萬計的城市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和更好的生活條件。

盡管在城市發展領域也面臨許多挑戰,雙方可以通過共同研究利用新技術,制定出“新的和可持續的”適用于雙方的城市解決方案。

深化合作共識,拓寬合作領域

在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下,在新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是緩解氣候危機,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金鑰匙,將有利于推動各國從“負擔分擔”轉向“機遇分享”,從“零和博弈”走向“互利共贏”,促進全球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事實上,城鎮化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正以危險的方式相互融合。全世界人口已有50%以上生活在城市中,預計再經過略多于一代人的時間,這一比例將上升到三分之二。城市和城鎮已經在承受洪水和熱帶風暴等自然災害帶來的主要壓力。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和城鎮當中,有許多都位于海岸線、河流和洪泛區沿線,當自然災害來襲時,這些地區最容易受到影響。

除了面臨氣候變化的影響外,城市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中的占比高達70%,而其只占陸地面積的2%。城市中密集的人類活動導致溫室氣體污染加劇,而海洋和植被對此種污染的吸收能力正在下降。

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為歐洲和中國城市之間的一致行動提供了一個框架,比如旨在幫助中國市長應對城鎮化和可持續發展挑戰的項目。

為了貫徹《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EC-LINK)項目正式成立(http://www.eclink.org/eclink/zh/frontpage)。經過多年的努力,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已覆蓋城市更新、綠色建筑、綠色交通、水資源管理、固廢處理、清潔能源和市政投融資等領域。

通過建設中歐高級別科技交流平臺、建立“低碳生態示范工具箱”綜合實踐基地、提供生態補貼基金和低碳發展基金等措施,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旨在引介實施先進的歐洲技術和理念,探索真正適合中國新型城鎮化的低碳發展道路,為中國的低碳生態城市樹立榜樣(http://www.eclink.org/eclink/zh/sectors/about)。

此外,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還一直專注于推動歐洲和中國城市之間的有效對話。多年來,有30多個中國和歐洲城市參與了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支持中歐之間開展富有成效的對話,不斷就可持續城鎮化的有關理念和解決方案進行交流。

事實上,要推行新的城鎮可持續發展議程,城市是最合適的平臺。城市是新理念結晶成形、出現技術和藝術創新、針對問題催生創造性解決方案的地方。城市為社會和政治變革提供背景環境,可以在這里嘗試實施新形式的參與型決策。

上一頁頁碼:[1 2 >>] 下一頁共2頁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