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沖擊。隨著疫情得到階段性控制,各國政府也開始著手研究經濟刺激計劃,以期盡快恢復經濟秩序。
新冠肺炎疫情與氣候危機存在明顯關聯。首先,氣候變化增加了冠狀病毒類疫情大流行的可能性,這是由于出現了病媒生物孳生棲息地改變,森林砍伐導致的種間接觸增加等等情況。
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狀況還大大增加了連鎖災難發生的可能性。就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而言,其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絕不止是病毒感染本身,更會受到廣泛的經濟和社會影響波及而變得更為嚴重。
“這場大流行提醒我們,人類與地球之間的關系緊密而微妙。如果不能妥善解決人類與病原體之間關鍵的相交互動關系,如果不能處理致使地球居住環境惡化的氣候變化對人類生存造成的威脅,任何試圖增強世界安全的努力都注定將失敗!笔佬l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博士于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如是說。
新型冠狀病毒危機給全世界帶來了巨大沖擊:數十萬人喪生、世界經濟面臨著比2008年更嚴重的低迷,由此造成的失業和收入減少將進一步損害生計、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如何恢復常態是當前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難題和首要任務。從經濟復蘇路徑來看,推動全球經濟的綠色低碳復蘇,不但能合理利用公共資源,更能全面提升氣候韌性,實現經濟復蘇與可持續發展的雙重目標。
2020年本是全球氣候行動的標志性年份,是新一輪關鍵十年的開局之年,本應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26次締約方會議并在氣候會談中審查工作進展,各國根據《巴黎協定》升級目標,然而,新冠疫情不期而至。
目前世界經濟處于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之中,氣候會談延期一年,取代原計劃實施的圍繞全球氣候行動目標升級和新的國家氣候行動目標的穿梭外交,各國都在集中精力拯救生命和重振經濟。
今年3月以來,聯合國與相關國際機構一直呼吁全球推動綠色低碳復蘇,通過綠色復蘇不僅要實現各地方的經濟復蘇,更要面向未來,建立一個更健康、更具韌性和更可持續的世界。
據路透社報道,截至5月初,各國政府刺激方案涉及“15萬億美元并在增加”。6月初,彭博社報道稱該項數字為12萬億美元,而其中只有不到0.2%的資金計劃用于應對氣候問題。
《牛津經濟政策評論》近日發布的一項由二十國集團財長、全球多位央行行長及頂尖學者參與的各國經濟刺激計劃調查結果,多數被調查者均認為各國經濟刺激計劃應將氣候行動及綠色轉型納入考量。為此經濟界人士呼吁各國優先慮推出如清潔能源技術研究、基礎設施建設、零碳運輸等綠色復蘇政策。
歐盟委員會已宣布其計劃成立一支7500億歐元(約合8480億美元)的“新一代歐盟”復蘇基金,5000億歐元(約合5650億美元)作為給成員國的撥款,2500億歐元(約合2830億美元)作為貸款。這仍然是一項提案,尚有待歐洲理事會或歐洲議會同意。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一項聲明中表示,這項計劃不僅著重支持各國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復蘇,還將通過《歐洲綠色協議》“投資我們的未來”。歐盟委員會認為《歐洲綠色協議》將會成為“創造就業的引擎”。
提案中明確指出,所有支出將遵循“可持續金融分類方案”和“全然無害的綠色誓言” 。雖然原則上應該排除對高污染基礎設施的投資,但環保組織表示,該提案仍可能包含化石燃料支出。
歐盟委員會在宣布復蘇計劃時表示,將堅持在最初預算中商定的原則,將25%的歐盟預算留用于氣候行動。不過,目前尚不清楚,該項比例是否適用于擬議復蘇計劃全部的7500億歐元資金。
此次歐洲綠色復蘇計劃草案不僅涉及了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開發氫能等低碳能源等投資重點領域,還包括了建筑翻新、可再生能源和氫氣,以及清潔交通等。
而作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引擎,中國也已明確表示對推動全球綠色復蘇的支持。
中國的經濟刺激措施受到世界各國的密切關注,這不僅因為中國擁有巨大的經濟體量,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而且因為中國對全球碳排放的影響也舉足輕重。
在今年的“兩會報告”中,著重強調了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高質量發展,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這為中國綠色復蘇奠定了基本方向。
中國政府已出臺一系列政策,全力維護“綠色項目”發展,旨在全力支持綠色復蘇。其中一項重點是推動地方專項債發行,填補特定項目短缺資金,通過杠桿投資和促進基礎設施建設來刺激經濟增長。
今年,財政部已三次新增地方債發行。一季度新增地方債發行1.1萬億元(約合1550億美元),4月份又增1萬億元。預計截至6月底,地方專項債發行已達2.29萬億元,接近2019年的總額2.59萬億元。
另一項工作重點是城市可持續發展。中國計劃今年將老舊住宅小區改造數量翻一番,以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刺激投資和促進經濟增長。
國務院于2020年4月14日召開常務會議之后表示,國家今年計劃改造3.9萬個城市老舊住宅小區,目標為去年的兩倍,將惠及700萬戶家庭。
改造項目將優先面向2000年以前建造的住宅小區,著重完善配套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提高社區公共服務水平,包括老年人護理、嬰幼兒日托和醫療保健等。
地方專項債發行所籌集資金將優先用于改造項目,同時,國家也鼓勵私人資本發揮作用,支持公共部門和商業部門之間開展富有成效的合作。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