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最強臺風”天鴿”在珠海登陸,最大風力14級(45米/秒),這不僅是那一年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更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廣東沿海登陸的最強臺風。
氣候變化已經對人類和自然系統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全球的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減輕損失。在這些行動中,尤其應該重視以城市為主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建設。
根據國家氣象局的預測,氣候變化將加劇未來時期中國的高溫、干旱、洪澇、暴雨等氣候災害的發生頻率和強度,加劇城市化地區的安全風險。為應對氣候變化引發的城市風險,國際社會提出了建設”韌性城市”的理念,希望通過韌性城市的建設, 提升城市系統應對各種內外部風險沖擊的能力、包括經濟風險和災害風險等,進而實現城市的核心價值與競爭力。
面對氣候變化的不斷加劇,我國東南沿海城市適應氣候變化的壓力也不斷增大,以珠海為例,在”天鴿”飛過后,珠海全市道路癱瘓,主城區范圍內,樹木倒伏折斷60多萬棵,珠海供電線路跳閘停電,變電站失壓,影響用戶69萬戶。不僅如此,受臺風影響,各大移動運營商無線通信設施受損,珠海水廠、污水處理廠等城市基礎服務保障單位全部停產。
不僅僅是珠海,我國其他東南沿海城市也同樣面臨著極端天氣氣候的威脅,據統計,僅”天鴿”臺風給廣西、廣東多省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200億元。
珠海作為典型的沿海城市,長期以來頻繁受到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的威脅,這給珠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人居生活帶來諸多挑戰。為進一步加強中歐城市交流,提高珠海市韌性城市建設水平,提升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科學性與前瞻性,在中歐雙方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珠海市于2015年正式成為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綜合試點城市。
作為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快速發展的沿海城市,在過去三十年中,它經歷了大幅的生產增長和空前的土地利用變化,而由于珠海的海岸線綿延690公里,加上夏季熱帶颶風的影響,該市遭受臺風、暴雨、洪澇等極端天氣災害的風險很高。
然而,不僅如此,由于我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多數東南地區的沿海城市與珠海一樣,還面臨著城市人口密度大,高溫熱浪、暴雨霧霾災害增多,咸潮入侵風險加劇等持續影響城市生命線系統運行、人居環境質量和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方面的挑戰。
為解決當前珠!表g性城市”建設所面臨的諸多挑戰,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Europe-ChinaEco Cities Link,EC-LINK)組織歐盟相關專家針對珠海韌性城市建設的具體情況及歐洲韌性城市的先進經驗,對珠海進行了調查研究并制定了”珠海韌性城市建設導則、策略及實施咨詢報告”(報告下載鏈接:http://www.eclink.org/upload/attachment/71e057c8ab5242fea1f3f210c42aa0fa.pdf)。
報告指出,將氣候變化適應措施應用到其他領域(例如生態學、城鎮發展、交通等)中,不僅能為人民的安全和福祉作出積極貢獻,還能夠顯著提升環境質量。雖然報告是針對珠海進行韌性城市建設研究,但同樣也能夠為面臨相同挑戰的其他東南沿海城市帶來啟示和思考。
報告結合歐洲先進實踐經驗,從不同角度對多個方面進行的專業研究:
• 針對不同規模尺度進行方案制定:在宏觀尺度上可通過堤防系統和風暴潮屏障滿足河道流量和洪水浪涌的要求,而在微觀尺度上,則以建設收集雨水、滯留儲存和調控排放的功能設施為主。
• 制定全面的城市水管理策略:全面的城市水管理策略包括了各個規模層次上的集水、儲水和排水,以及在建筑尺度上進行的基面高度、濕防和干防。
• 進行多功能堤防設計:在解決防洪空間問題時,將新功能和諧地融入到現有環境中,例如碼頭與停車庫的結合、房屋外立面的擋水功能、風力渦輪機建在防護堤岸上等等。
• 綜合性防洪措施的制定:綜合性措施需要包括堤防、風暴潮屏障和水壩的建設,還需要考慮防洪施工方法、空間發展、生態學、交通規劃等。
• 加強綠色建筑設計:綠色建筑的應用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城市碳排放,還能夠通過將屋頂綠化、蓄水池和雨水滲漏補給地下水等措施結合,使因建筑而被破壞的自然的水循環過程得到恢復。
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各國政府高度重視韌性城市建設,為積極主動推進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我國特編制了《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并強調要在城市相關規劃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因素,提高城市基礎設施設計和建設標準以應對氣候變化對城市的影響。
此次借助”歐洲經驗”,由EC-LINK組織歐盟專家完成的《珠海韌性城市建設導則、策略及實施咨詢報告》,既可作為支持珠海等東南沿海城市建設“韌性城市”的路線圖,也可為全球城市建設適應氣候變化的韌性城市提供參考。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