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創新能力,就要講一下企業里面負責這一職能的研發部了。用一個案例說明,企業到高校招生,涉世未深的學生想將自己苦學數年的本領用于實踐,于是應聘研發部,并欣然簽約。學生本想著跟一幫志同道合者投身研發做出造福社會的產品,到企業后,發現一個研發部只有兩個人,一人一套辦工桌、電腦,一個柜子,里面堆滿了資料。一個月后,出于道德的譴責和前途的考慮,學生轉做技術,一年后學生轉做銷售……
這是小企業的普遍現象,大企業呢?
擁有上層資源的大企業們是不做創新的,一沒有生存壓力,反正資源有的是,干嘛要那么優秀;二是沒有奮發圖強的基因,反正再怎么的努力成果都不是我的,干嘛那么拼。在這類企業里做事的人基本上都是皇親國戚,是斷無進取革新的志向和動力的。這是這一類企業的通病,但凡是自上而下配置資源的行業都是如此。所以,在互聯網等創新行業是沒有這類企業參與的,因為新興產業需要足夠的前瞻性和創造力,而這一點該類企業恰好沒有。
另外,有一個跟企業創新相關的規劃叫產學研,這是一個說的比做的好的概念,也是滋生學術腐敗的溫床,大多數時候是高校和企業互相掛在對方門上的牌匾,越爛的機構掛得越多,產生不了任何實際的意義。
針對這一病癥,一是砍掉那些不靠譜的經費補貼,二是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激勵企業自身的創新創造力。
將環保定位成支柱型產業是不對的,環保產業是服務型、配套型的,其價值在于促進社會經濟結構良性運轉,對其培養導向應該是要讓所有企業和其他機構做得起環保,所有的政策措施都應該在這一導向下展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前段時間長江跨省固廢違法傾倒問題曝出,經查處根本原因是“廢物處理成本遠高于違法成本”。這一奇怪的想象暴露了制度設計的不合理,也說明了環保產業職能的不足。
針對這一病癥,國家應該調整對環保產業的定位,不斷提升其服務質量,并實現平民化。
綜上所訴,國家不僅要規范排污亂象,同時要盡快培養出一個良性高效的環保產業來,否則,實現綠水青山的偉大進程將嚴重受阻。
但是,未來仍有機會,機會來自制度的改革,改革來自高層對問題的關注。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