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業新聞 >> 市場調研 >> 

破解“一帶一路”綠色投資瓶頸 應建分享機制

時間:2018-04-2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和佳

在4月21日舉辦的2018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下稱“綠金委”)年會上,記者了解到,2018年綠金委將繼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綠色投資,制定和推廣同時適用于中國和國際投資者的環境風險管理倡議;起草針對中英投資者的“一帶一路”投資環境風險管理的自愿準則。

當天,清華五道口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幾年形成了一個中歐共同推動的綠色金融發展的格局,其他地區綠色金融發展相對較慢。但實際上,發展中國家綠色金融的需求比歐洲、中國還大,“一帶一路”將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巨大的新空間。

助力綠色金融能力建設

“我最近做了一個測算,‘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人均收入是中國目前的二分之一,人口是中國的2.5倍,到20年之后人口可能是中國的3倍。如果不采用新的綠色發展模式,而采用過去傳統的高耗能、高污染模式,20年之后‘一帶一路’國家碳排放可能是中國的3倍。如果真的發生,則意味著‘巴黎協定’的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通過各種方法來推動‘一帶一路’外資綠色化和內資綠色化。” 馬駿對記者稱。

2017年4月,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要加強對外投資的環境管理,促進綠色金融體系發展。推動我國金融機構、中國參與發起的多邊開發機構以及相關企業采用環境風險管理的自愿原則,支持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和生態環保合作項目落地。

據馬駿介紹,在外資綠色化方面,去年綠金委聯合9個行業協會發起“中國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倡議”,旨在推動中國機構在“一帶一路”投資的綠色化。今年綠金委與英國合作,在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框架下成立了課題組,將組織專家起草適用于中國和英國投資者“一帶一路”綠色化的自愿準則,逐步向全球更多的投資者推廣。

在內資綠色化方面,重點是要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綠色金融能力建設。馬駿向記者介紹稱,今年5月21日將在清華五道口舉辦“Green Finance Leadership Program”(綠色金融國際領導力項目),來自三十多個“一帶一路”國家的近百名央行、金融監管局以及大型金融機構高管都會參加研討班。

“發展綠色金融必須有政策框架。如何起草政策框架,尤其是涉及到很具體的技術性問題,比如綠色債券涉及到定義、認證、披露等問題,‘一帶一路’國家需要大量能力建設方面的幫助,中國有責任也有能力提供這樣的支持! 馬駿對記者稱。他認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中一個最大的亮點是綠色債券市場,中國建立的綠色債券生態體系在國際上領先。

此外,在馬駿看來,發展綠色金融能夠吸引到更多的綠色資金,有助于解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叭蛴绕涫菤W洲有很多資金是綠色的,不投污染性項目,如果將‘一帶一路’項目如海外園區建設成綠色園區,將項目綠色信息進一步透明化,就有可能會吸引到這部分資金!

應量化評估社會效益

談及“一帶一路”綠色金融的發展,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部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曹明弟21日對記者稱,一年以來,“一帶一路”綠色金融的具體產品已出現。中國工商銀行盧森堡分行發行了首只“一帶一路”綠色氣候債券,募集資金21.5億美元;中行巴黎分行發行15億美元“氣候債券”,資金主要投向“一帶一路”的綠色項目;德意志銀行資管公司也推出了“一帶一路”清潔能源投資基金。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不同的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銀行、資管公司都參與進來了,‘一帶一路’綠色金融的主體進一步多元化! 曹明弟對記者說。

絲路基金研究部總監助理楊捷漢在會上指出,在“一帶一路”綠色投資中要發揮股權投資作用!耙粠б宦贰毖鼐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股權投資不會增加債務國的債務負擔,并且可以有效撬動債券類資金投入,從而解決項目資本金不足的問題。

中國銀行投資銀行與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劉世偉在會上表示,綠色債券具有“公開透明”的優勢,市場影響力更大,并且能夠約束發行人,投資人也可確保資金用在綠色項目上。

楊捷漢建議,各方應在“一帶一路”綠色投資中實現優勢互補。政府應提供一個穩定的制度環境和開放的條件,并對一些高風險項目提供保障,承擔一定的綠色成本;開發機構可在項目開發以及與當地政府的溝通上發揮特長;商業機構可在研發和推廣方面發揮作用。

她還指出,除經濟效益之外,綠色項目能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東道國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示范效應,因此應建立一套機制以量化和評估綠色項目的社會效益。

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國家開展綠色項目投資時,往往面臨著投資成本高、風險高、回收期長的問題,并且由于環境效益沒有完全以貨幣形式反映在投資收益里,使得綠色項目的投資收益率達不到市場預期,投資者缺乏投資動力。

亞開行報告指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若保持現有增長勢頭,到2030年其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總計將超過22.6萬億美元(每年1.5萬億美元)。若將氣候變化減緩及適應成本考慮在內,數據將提高到26萬億美元(每年1.7萬億美元)。

“這里每年2000萬就是額外的綠色成本。” 亞洲開發銀行能源和氣候變化顧問莫凌水在會上說。她指出,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來解決綠色成本的問題,長遠來看是不可持續的,需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亞開行的經驗,是通過混合融資和與其他國際機構聯合融資、建立綠色金融平臺、在資本市場上發行綠色債券來降低綠色成本。

針對這些問題,人大重陽成立了“一帶一路”投資研究課題,由亞開行支持課題的執行。其階段性研究成果《“一帶一路”投資綠色成本與收益核算》提出了建立“綠色額外成本分攤和收益分享機制”的思路。

“實際上一個投資項目,它的成本是上游傳導下來的,都體現在末端,但效益并沒有被內化。所以我們希望建立一種市場機制,把上游產業和下游產業視作一個整體的利益共同體,將成本和效益在它們之間分攤和分享! 莫凌水說,“有量化的方法之后,需要建立綠色成本和收益一體化的評估機制,將收益內部化!

水世界社區,讓水處理更簡單!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破解“一帶一路”綠色投資瓶頸 應建分享機制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