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加共代謝基質的方法:
傳統的曝氣充氧技術, 該技術根據污染水體缺氧的特點(這里氧為共代謝基質), 人工向水體中充入空氣(或氧氣), 加速水體復氧過程, 促使水體中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 快速的消耗水體中的有機物, 從而改善河流的水質狀況。該技術由于設備簡單、易于操作而被許多國家優先選用。
高等生物修復技術
由于水生植物對污染水體有一定的凈化能力,因此,在污染水體中種植對污染物吸收能力強且耐受性好的植物, 能夠對水體中的污染物進行吸附、吸收、富集和降解等作用, 從而實現將水體中污染物的去除或固定, 達到水體修復的目的。植物對污染物可通過根系吸收,也可以直接經莖、葉等器官的體表吸收。常用于水體修復的植物有鳳眼蓮(即水葫蘆)、蘆葦、香蒲、喜旱蓮子草、水芹、浮萍、菱、菖蒲等等
植物修復不足之處:一些植物在富營養化水體中生長迅速,若收集不及時,可降低水體中的溶解氧,加劇水體富營養化,產生負面效應。
與傳統的物理化學修復技術相比, 生物修復技術具有以下特點:(1) 費用省,僅為現有環境工程技術的幾分之一;(2)環境影響小, 不會形成二次污染或導致污染物的轉移;(3)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濃度。
生物修復技術的發展趨勢:
高效、無二次污染的生物處理技術及產品的開發研究,尤其是對具有特殊分解能力的菌種的培養篩選也將成為河流湖泊防治技術的發展趨勢。另外,隨著河流湖泊水體富營養化問題的日趨嚴重,以脫氮除磷為主要目標的植物修復技術將成為河流湖泊污染治理的熱點, 尤其在城市內河污染水體的治理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水體修復中若干常見問題
01
黑臭問題
1、現象
水呈黑色或棕黑色;有嚴重的腥臭味;透明度很低、溶解氧也很低甚至為零、PH也很低,水面上常會冒氣泡,并常會漂浮著一塊塊黑色的底泥表層的剝離物、嚴重時水體缺乏脊椎動物甚至軟體動物的生存條件或者引起大量死亡。
2、原因
水體發臭主要是有機污染物發生生物作用的結果。當水中有機碳、有機氮及有機磷極為豐富時,無論水中是否有充分的溶解氧,只要在合適的水溫下,都將受到好氧或厭氧微生物的降解,產生各種不同的發黑發臭物質。發生這種現象的水域一般說來是:
①、缺乏固定的補充水源,一潭死水;
②、有外來的污染源(點源或面源)
③、由于受嚴重的有機污染,而有機物的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氣,常使這類水體處于缺氧的狀態,污染物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產生一些低價的氧化物如亞鐵類、亞錳類、低價硫鹽等棕黑色的懸浮顆粒及硫化氫、甲烷、游離氨等帶臭味的氣體,水質發生惡性循環;
④、因水體環境條件惡劣,使水中的菌相和藻相都不合理,有益微生物群處于弱勢。
上一頁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