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業新聞 >> 技術要點 >> 

常規活性污泥處理廢水運行工藝故障分析(完結)

時間:2018-01-29 來源:Ai環保 作者:曉光

一、A/A/O工藝,MISS在3200mg/l,F/M在0.1左右,進水中的各項指標與以往變化不大,但近期運行中發現,沉降比特別高,在80%-90%左右,污泥形態較為散碎,鏡檢中發現菌膠團不密實,但能看到鐘蟲。出水尚清澈,出水指標都能達標,只是在水量大時(平流式沉淀池,停留時間足夠)會有絮狀污泥隨水流出,影響感官。并且現在曝氣池上有些褐色浮沫,但愿不是生物浮沫。請教該如何解決現在的情況,將沉降必降下來,減少褐色浮沫,保證出水長期穩定。

1.您的工藝和沉淀池形式與蘇州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10萬噸/天)的工藝接近。

2.按照食微比偏低,可能導致絲狀菌的發生(雖然此工藝較少發生),還請實驗室顯微鏡檢查確定。

3.根據您出水水質清澈可以判斷,污泥老化不是嚴重的。

4.如果您的日處理水量遠沒有達到設計負荷的話,我想運行是有難度的。您所說的情況就有可能發生。通常是兩個極端,一是發生如您的狀況,二是污泥老化,出水抗沖擊降低。

5.通常的做法是發揮各級提升泵站的作用(在處理市政污水的前提下),變分散處理為集中處理,通常可以改善以上兩個極端的狀況。

二、我們水廠是間歇進水的,而且目前只是一級處理,我想問一下您,在初沉池取出水水樣作化驗,還需要考慮初沉池的停留時間?如果不考慮,那們取水樣最佳的地點和時間怎么選擇?

1.階段性檢測結果是為階段性操作提供依據的。

2.沒有必要去考慮停留時間。

3.數據的采集要善于統計總結,最后指導生產工作。

4.取樣位置通常是初沉池出水匯集后的出口處。

三、一個食品廢水SBR工藝有問題,一直無法運行,色度,COD等不能達標(cod1500以上);厭氧池pH在4~5之間;SBR池產生大量泡末(射流曝氣),未投加菌種前曝氣沒泡末,應是細菌的問題。

工藝為:厭氧池--調節池--SBR池--砂濾池

此外,時水量為22方,厭氧池容積18方,調節池18方,SBR池18方(13方/周期,曝氣6小時)。

1.請檢查SBR池微生物是否已培養到位。

2.過量曝氣不易于微生物培養和泡沫的減少。

3.還請逐漸增加負荷的方式來培養微生物,否則事倍功半!

上一頁頁碼:[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