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進料運行:將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應器,進料量為50m3/池,兩個池子交替運行。按12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1小時后開始曝氣,連續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2小時,靜沉0.5—1.0小時,開始排水約50m3,記錄排水時間(約0.5小時),閑置0.5-1.0小時。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氣前要監測DO,并作紀錄。一般指標為DO=12mg/l PH=6-9 SV=10-30%水溫:10-35℃。
C、按以上A、B步驟重復操作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并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Cr、PH、SS),做好記錄。
第三階段:
A、配料:在調節池中進行。按原污水∶稀釋水=1∶1的比例進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60 m3,加入稀釋水60 m3。打開調節池空氣閥,使調節池曝氣攪拌均勻。監測該水質指標(CODCr 、PH、水溫、SS)。
B、進料運行:將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應器,進料量為50m3/池,兩個池子交替運行。按12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1小時后開始曝氣,連續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2小時,靜沉0.5—1.0小時,開始排水約50m3,記錄排水時間(約0.5小時),閑置0.5---1.0小時。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氣前要監測DO,并作紀錄。一般指標DO=1-2mg/l pH=6-9 SV=10-30%水溫:10--35℃。
C、按以上A、B步驟重復操作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并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Cr、PH、SS),做好記錄。
第四階段:
A、配料:在調節池中進行。直接進入原生產污水,根據情況可適當加入一定量的營養源(糞便水),也可不加。打開調節池空氣閥,使調節池曝氣攪拌均勻。監測該水質指標(CODCr 、PH、水溫、SS)。
B、進料運行:將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應器,進料量為50m3/池,先按12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1小時后開始曝氣,連續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2小時,靜沉0.5—1.0小時,開始排水約50m3,記錄排水時間(約0.5小時),閑置0.5---1.0小時。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氣前要監測DO,并作紀錄。一般指標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溫:10--35℃。
C、按以上A、B步驟重復操作三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并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Cr、PH、SS),做好記錄。
第五階段:
根據以上四階段調試情況記錄,尋找最佳菌群的生存條件,選擇最佳運行周期,最佳的運行方式,完成調試。
A、配料:在調節池中進行。直接進入生產水,打開調節池空氣閥,使調節池曝氣攪拌均勻。監測該水質指標(CODCr 、PH、水溫、SS)。
B、進料運行:按選擇好的最佳運行周期及運行模式運行?刂破貧饧巴䲡r間,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氣前要監測DO,并作紀錄。一般指標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溫:10--35℃。
C、按以上A、B步驟重復操作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并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Cr、PH、SS),做好記錄。若出水CODCr在300mg/l左右,污泥處于穩定增長狀態,SV=30%左右,即可認為調試結束。進入正式全負荷運行階段。
4、注意事項:
a、為了順利完成調試工作,一定要保證此階段SBR反應器運行條件的穩定,避免進水濃度、懸浮物、酸堿度的較大波動,而給SBR反應器造成較大的沖擊負荷,導致污泥惡化。
b、運行過程中,每運行周期一定要至少測量一次DO、PH、SV水質指標。改變污染物濃度前、后一定要監測反應器中及要進入反應器的水質的全套指標,重點CODCr、SS、PH ,保證反應器中污泥負荷的合理性。
c、每次改變污水加入量的初期一定要注意觀察污泥性狀,及記錄其適應時間,為下次污水加入量的改變提供參考依據。
d、當污泥SV%≥30時,要少量排泥,每次排泥水量大約為10---15m3。
12篇完整詳細的各類污水處理調試技術總結,請在水世界訂閱號內回復“調試技術總結”,下載完整資料。
水世界社區,讓水處理更簡單!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上一頁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