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棄物有效處理是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任務,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要求,必須加強垃圾處理的源頭防治、循環利用和分類處置,建立以價格為核心的市場機制尤為重要。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出臺的《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健全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這為固體廢物有效處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固體廢棄物的來源,一是產業發展形成的生產垃圾,如建筑業發展形成的廢舊建材等,經過多年系統治理與綜合利用,工礦業和建筑業形成的垃圾大多得到有效處理;另一個來源是城鄉生活垃圾。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生活垃圾清運量達2.15億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7.14%,與20年前不到5%相比,可謂成績顯著。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與減量化程度較低,主要以填埋方式進行垃圾末端處理,不僅占用了大量土地資源,而且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
今后10余年,我國仍將是城市化快速推進時期,城市人口將以1%左右的速度增長,按年人均500公斤垃圾量計算,年新增城市生活垃圾量將達700萬噸左右。隨著城市規模擴大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有機物比例趨于提高,以填埋方式處理垃圾不僅形成環境安全隱患,也是一種資源浪費。妥善處理生活垃圾、恢復生態循環鏈條意義重大。
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固體廢棄物處理主要實行市場化運作。例如,意大利威尼斯市由負責城市環境的環保公司統一經營管理垃圾箱的投放、垃圾清運與工廠化處理。垃圾處理廠實行流水線式處理方式,通過烘干、重力分離方式將混合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質分選出來,將塑料、玻璃、金屬、木材、廢紙等分類選出并加工成各類原料,提供給相關廠家。廚余垃圾等有機垃圾經過滅菌、消毒和重金屬清除后,成為有機肥料供農業公司使用。采取循環經濟方式處理固體廢棄物,構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垃圾處理費用與收益差值的平衡由市政與公司協商解決,不足部分則由征收的居民垃圾費補償。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垃圾資源化法案,垃圾處理業務大部分被委托給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促進垃圾有效處理。
我國人口眾多、城鄉區域發展差異較大,整體上處于城鎮化與工業化中后期的較快發展與提升質量階段,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壓力較大。國情特點決定的垃圾資源化方式和垃圾混合丟放方式,導致垃圾處理企業收益低且成本高,居民繳納的物業衛生費也不足以彌補固體廢棄物處理的收支差。農村垃圾得不到及時清運和有效處理,對農村人居環境和土壤生態安全構成較大威脅。更為嚴峻的是,醫療垃圾等危險固體廢棄物得不到有效處理,對人們健康危害更大?梢,加快完善垃圾處理的市場機制,健全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勢在必行。
對此,《意見》明確提出,“全面建立覆蓋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加快建立有利于促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激勵約束機制”。
具體來看,一是建立健全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機制。本著補償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則,制定和調整收費標準!兑庖姟返膶嵤⿲⒗眄樌幚砀飨嚓P主體責任,促進垃圾處理市場化進程。通過垃圾收費和“支持水泥、有機肥等企業參與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雙向作用,促使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二是完善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激勵機制。對非居民用戶推行垃圾計量收費,并實行分類垃圾與混合垃圾差別化收費,提高混合垃圾收費標準,體現了“誰污染、誰付費”的垃圾處理市場化準則!皩邆錀l件的居民用戶,實行計量收費和差別化收費,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表明充分考慮到了居民用戶的復雜性和承受能力,采取逐步推進的策略。
三是探索建立農村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兑庖姟诽岢,“在已實行垃圾處理制度的農村地區,建立農村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但也明確指出,“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農戶承受能力、垃圾處理成本等因素,合理確定收費標準,逐步增強農戶環保意識”,把建立市場機制與培植市場發育條件進行有機結合、統籌考慮,政策更接地氣。
四是完善危險廢物處置收費機制!兑庖姟诽岢,按照補償危險廢物收集、運輸、貯存和處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則,制定和調整危險廢物處置收費標準,提高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在確保危險廢物收集、運輸、貯存、處置全流程監控,違法違規行為可追溯的前提下,處置收費標準可由雙方協商確定。這進一步明確了在危險廢物處理全過程中政府的監管作用和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