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保行業里,污泥處理處置仍是一塊相對落后的領域。也是我國亟需加速提升的一個領域。
伴隨城鎮污水處理規模的擴大,污泥作為污水處理副產物也大量產生。按照城市污水以干物質計平均0.02%的含固率估算,可產生干污泥3.14 萬噸/天。按照污泥脫水前80%的含水率計算,每天產生濕污泥15.7 萬噸。全年以360天計,2014年全國年產生濕污泥達5652 萬噸。
污泥成分復雜,含有病源微生物、寄生蟲卵、有毒有害的重金屬及大量的難降解物質,如處理不當,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但我國的污泥處置率卻很低下。2016年,全國污泥處理能力約為1300萬噸/日,全國污泥處理率僅達到33%,有67%左右的污泥沒有得到無害化處理處置,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
污泥處理(sludge handling or sludge treatment):污泥經單元工藝組合處理, 達到“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目的的全過程。
我國目前主要的污泥處理方式包括濃縮、調理、脫水、穩定、干化等。
污泥處置(sludge disposal):處理后的污泥,棄置于自然環境中(地面、地下、水中)或再利用, 能夠達到長期穩定并對生態環境無不良影響的最終消納方式。
中國目前主要的污泥處置方法有衛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燒后建材利用等。
1、污泥處理率極低
早期污水廠甚至忽略污泥處理單元,只進行污水處理,污泥卻被隨意傾倒在湖泊,溝壑、良田中。還有一些污水廠為節省費用,空置污泥處理設施,將污泥隨意排放。我國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污泥有80%以上沒有得到妥善處理。
2、重水輕泥、污泥處理發展滯后
近幾年環保領域的水處理發展迅速,但是污泥處理卻比起十幾年前依舊沒有太大的進步。被無害化處理的污泥比例低,多數污泥排入環境還是有害的,甚至違法偷排事件屢見不鮮。這是由于“重水輕泥”的不成熟處理思路造成的。
3、技術路線生搬硬套
污泥處理技術主要有污泥濃縮脫水、好氧消化、厭氧消化、干化、堆肥和焚燒等。污泥處置技術主要有填埋(包括地面、地下和水中)和土地利用。
有些人錯誤地認為污泥干化焚燒是當前最先進的污泥處理技術,代表污泥處理技術的發展方向,因而不加分析地加以推廣。個別企業以盈利為目的,一味的夸大其先進性,對很多不了解的人造成了誤導。
4、監管有難度
由于長期以來對污泥處理的忽視以及污泥排放的間歇性,導致政府有關部門對污泥的監管困難。
5、付費機制不完善
在污水處理費用中征收污泥處理費用是大勢所趨,但從當前情況來看,處置費用的征需存在較大阻力。我國現行收取的污水處理費用較低,尚無法保證污水廠的正常運行,而推行在污水處理費中加入污泥處理、處置費,又將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被征收者的經濟負擔。因此,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補貼將是污泥處理處置資金的主要來源。
目前國內已經有部分城市對污泥處理處置給予補貼,由于處理方案不同等因素造成標準不一,污泥處理產業很難自己盈利,運轉嚴重依靠政府補貼。同時,補貼覆蓋范圍明顯不足。
“水十條”或許會將為污泥處理處置補貼政策的明確帶來契機!端廴痉乐涡袆佑媱潯奉A計總投資可能超過2萬億。除了為水處理改造、運營帶來巨大市場以外,“水十條”或將在污泥處理處置方面給予更多的傾斜。技術層面上,極有可能改變過去以填埋為主的處置路線;經濟層面上,或將要求針對污泥處理處置的補貼在全國范圍推廣,同時明確補貼標準。
雖然有眾多條文規定污水處理費應包含污泥處理成本,但目前將污泥處理費納入污水費用的地方僅為北京市、江蘇省太湖地區、常州市、廣州市,且占比較低。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