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現階段不少地區應對水源地遭受污染威脅越來越大的重要解決辦法就是尋找更加清潔的水源地,形成多渠道補給的取水格局。
以上海為例,在2010年青草沙水庫未投入使用之前,上海的飲用水中近70%來源于黃浦江上游地區的江水,近30%的飲用水取自長江入?诘慕,彼時的上海在飲用水保護方面就顯得較為被動。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淡水項目主任任文偉向記者解釋稱,一方面黃浦江上游的水源地承載著航運的功能,存在船舶;锲沸孤┑葷撛陲L險,且上游蘇州吳江等地區小型化工企業密集;另一方面,長江口的水源地可能會受到咸潮入侵的影響。
記者實地走訪黃浦江上游水源地時看到,江水中常有漂浮物出現,而江邊草叢中的各類生活、固廢垃圾也極易在汛期漲潮后被“卷入”水流之中。此外,航運船舶也承載著不同的貨物在此通過,有些船舶還存在邊走邊向外排廢水的情況,不遠處則是城市自來水的取水口。
不過在一些受訪專家看來,上述舉措仍然還是屬于“治標不治本”的舉措。
張一新告訴記者,從保護飲用水水源地的長期效果來看,生態環境部與各地方的正在進行的督查行動也僅屬于末端監管的層面,而保障飲用水安全需要探索前端預警與末端督查并重的保護機制。
“保護飲用水安全實際是一條長長的鏈條,不僅涉及政府部門的日常監管、綜合防治等工作需要完善,還涉及到立法保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諸多問題的解決與完善。”張一新指出。
為此,他建議,短期內集中式的督查仍然需要持續推進,并建立長效的督查體系,保持持續施壓的態勢。與此同時,還應該從長期保護的角度出發,對涉及水源地保護區的生產與生活方式進行調整,包括沿海沿江化工企業搬遷、農業化肥使用量降低等舉措也應納入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舉措中,將經濟體制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
國研中心環境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實際當前各地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中并不缺乏技術與能力,最大的問題還是各地保護飲用水水源地的思想認識不足。
“很多水源地的周邊還面臨著發展經濟的問題!崩钭糗姼嬖V記者,在大規模城市化與工業化之前,水源地的安全隱患并不嚴重,而現在不少水源地地區為發展經濟,從事生產加工就使得水源受到威脅,背后涉及到保護與發展觀念的轉變。
他認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除了要用督查行動來促使各地主管部門的認識轉變之外,還需要從立法的角度來形成有效的懲治體系,提高違法成本。“督查風暴之后,水源區保護的管理細化工作還有很多需要向前推進。”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