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首次提出“剛彈結合”的入廊原則
廣州城市建設用地面積較大,管線敷設問題復雜多樣,秉承“建設管廊的區域所有管線必須入廊”原則,有序逐步推進各類市政管線入廊,管線入廊分為剛性、彈性、鼓勵性3種方式。對于不同類型管線入廊提出精準要求和規定,結合廣州北高南低的豎向特點,彈性地提出了污水、燃氣管線如何入廊問題,逐步推進市政管線全線入廊。
(1)剛性入廊。給水管線:輸水管入廊;電力管線:高壓電纜、低壓電力管線均入廊;通信管線:全線入廊,通信運營商共建共享。
(2)彈性入廊。燃氣管線:高壓及次高壓不入廊,其余入廊;污水管線:合流制地區改造后入廊,分流制地區有條件的入廊;集中供冷、供熱管線:有集中供冷、供熱區域可納入綜合管廊;雨水管線:結合海綿城市,可利用結構本體或采用管道排水方式入廊;再生水管線:有再生水回用區域,管廊預留再生水管位。
(3)鼓勵性入廊。真空垃圾管道:部分條件成熟地區可納入垃圾管道。
5.3開發了綜合管廊選址評估模型
在綜合管廊中觀布局規劃層面,規劃運用綜合管廊選址評估模型。評估模型將包含綜合用地、道路交通、市政管線、水文地質、地下空間等5類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綜合考慮,建立數學評估模型,進行片區綜合管廊布局。廣州市綜合管廊選址數字模型應用示例見圖6。
圖6廣州市綜合管廊選址數學模型應用示例
5.4因地制宜的海綿型管廊斷面
針對廣州 “水浸”頻發特點,在某些特定的區域,規劃提出了“海綿型”綜合管廊斷面方案以緩解排水壓力。規劃方案中含有雨水管線,利用管廊本體布置雨水艙,可充分利用海綿城市技術的“滲、滯”理念,見圖7。
圖7廣州海綿型綜合管廊斷面示意
5.5多專業規劃,全系統協調
綜合管廊附屬設施用地與城市用地規劃進行反復的協調反饋,將管廊用地在控規階段予以控制預留,見圖8。
圖8綜合管廊控制中心的用地預留協調及與地下空間協調示例
廣州市綜合管廊建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與地下空間、地鐵之間的協調,當綜合管廊穿越規劃地下通道、地下商業街、地下人防等地下空間設施時,應盡量與地下空間結合實施,含天然氣管道艙室的綜合管廊不與地下商業、地下停車場、地下道路、地鐵車站以及地面建筑物的地下部分等合建。
綜合管廊應做好與軌道交通線路在平面、豎向位置關系上的協調。在地鐵區間段建設時,應盡量將管線納入綜合管廊,避免后期站體施工時產生的遷改并重新復核區間段抗浮等技術要求,同時要處理好與地鐵建設時序的關系。
本規劃與市政管線專項規劃、管線綜合規劃、排水防澇規劃等進行協調,在建設綜合管廊后,對于部分地區的管線提出歸并整合建議,確保綜合管廊的路由能發揮最大管線收納作用,見圖9。
本規劃詳實全面的成果內容,既符合宏觀戰略層面的全局要求,又滿足中、微觀的層面的建設管控與細節指引,本規劃成果應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6.1指導與指引
本規劃成果中建立了近、遠期廣州市域范圍管廊建設項目庫,指導近期綜合管廊建設項目實施,指引遠期廣州市綜合管廊的發展方向,是廣州市作為綜合管廊第二批試點城市理順建設思路、完成建設目標的重要依據之一。
6.2協調與銜接
本規劃成果基于道路交通、市政管線、重點地區控規等規劃編制,對于各類規劃提出了協調要求,充分與控規、專項規劃等銜接,完善、增補各類規劃中相應的規劃內容,并將規劃成果反饋于控規,做好綜合管廊設施用地預留與控制,起到了互相校核、多面協調的作用。
目前,本規劃成果已經完全納入廣州市城市規劃管理平臺,規劃的實施效果集中體現在綜合管廊的建設方面。在綜合管廊的設計、建設方面,根據本規劃確定的綜合管廊線位、管廊斷面、三維控制、節點控制原則等已經應用于部分管廊項目,目前地鐵十一號線、天河智慧城、國際金融城、廣花公路等管廊已經通過本規劃定線和施工圖設計落實到建設中。
城市綜合管廊的發展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觀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目前部分城市綜合管廊建設往往缺乏專項規劃的指引和全局統籌安排,建設存在一定的目的性和隨意性;部分完成綜合管廊專項規劃編制的城市,規劃思路無法完全統一,規劃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滯后性。
做好綜合管廊建設應秉承“規劃引領”為核心思路,以“先規劃、后建設”為指導原則。本文以廣州市綜合管廊專項規劃為案例,探究超大城市綜合管廊編制思路,摸索綜合管廊專項規劃編制方法,從而避免了各類城市或重點開發片區在綜合管廊建設中出現的“規劃后補”的現象,從統籌全局出發,增強了綜合管廊專項規劃編制的嚴肅性、權威性;提高了城市綜合管廊布局和建設的合理性、科學性。
具有全局思維的綜合管廊專項規劃,可以為綜合管廊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通過對各類城市規劃因素的分析考慮,能夠實現綜合管廊與城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同發展,從而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