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業新聞 >> 行業綜述 >> 

探討:黑臭水體中疏浚底泥處置現狀及案例分析

時間:2018-04-17 來源:水工業市場雜志 作者:

取該河道100m試驗段進行研究,總淤泥量為2866.5立方米。對底泥進行兩種清淤(水力、機械)方法以及三種脫水(風干、抽真空、機械脫水)方法。清淤結果:水力清淤平均含水率90%,機械清淤平均含水率83%。脫水結果:自然風干脫水后水力清淤污泥含水率從90%降到70%大約需要20天;機械清淤含水率從83.3% 降到70%大約需要13天。抽真空脫水后水力清淤污泥含水率從90%降到70%大約需要32.3天;機械清淤含水率從83.3% 降到70%大約需要26.5天。機械脫水后的沉積物含水率平均為73.2%, 并且很難低于70%。

 

對河道軟/硬泥中污染物平均值進行檢測,對其利用途徑進行分析。

(1)園林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與河道軟/硬泥中污染物平均值比較:軟泥樣本平均值中,鋅、鎘的含量超過了園林綠化用泥質標準中酸性土壤的控制標準;軟泥樣本平均值中,鎳、汞的含量,超過了園林綠化用泥質標準對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的控制標準;硬泥樣本則無超標現象。

(2)土地改良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與河道軟/硬泥中污染物平均值比較:軟泥樣本平均值中,總鎘、鋅、鎘的含量超過了土地改良用泥質對酸性土壤的控制標準;鎳、汞的含量超過了土地改良用泥質標準對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的控制標準;硬泥樣本則無超標現象。

(3)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與D河道軟/硬泥中污染物平均值比較:軟泥樣本平均值中,銅、鋅、鎳、汞的含量均超過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硬泥所有污染物并無超標現象。

2.重污染湖泊治理工程案例

 

S湖于1976年4月開始接納工業廢水,大部分是化工廢水。由地下管道輸入的全區工業廢水,待汛期可泄洪時,提閘放入河內,隨同河水一并入海。污水庫的總面積約為256.67公頃,庫內存量污水總量為239.99萬立方米,污染的總泥量為299.38萬立方米。

對該湖流域進行監測布點,重點區域主要有西岸以及南岸的淤積區,從污水進口到出口的水流軸線上以400m為網格均布監測斷面,共有18個位點,同時在可能污染的重點區域加設1-3個采樣點;在污水庫內以100m為間隔均布,設217個底質監測位點。

 

對該湖流域進行底泥采樣。第一階段共有25個采樣點,采樣深度4m;監測的主要目標是對底泥污染狀況進行定性分析,摸清底泥主要污染物種類和分布狀況;第一批底泥分析結果發現,污水湖底泥污染主要集中表層80cm左右的黑泥層,至1.5m處各點位基本可見到原狀的粉砂質粘土層。第二階段共192個檢測點,是在第一階段監測結果的基礎上,在所有位點,對第一階段檢出的重點污染項目進行監測,全面反映污水湖的污染狀況。

對217個底泥鉆孔進行觀察和分析,發現污水湖底泥普遍具有十分明顯的層序結構。頂部為黑色粉砂粘質泥層——嚴重污染層,厚度一般在1.3-2.5m之間,總體呈黑色,以黏土質和細粉砂質的顆粒物為主,平均粒徑在5-11μm之間,屬于重壤土和輕粘土之間,有機質含量較高,有明顯臭味。底部棕黃色泥層,以棕黃色自然沉積為主,含水量較低,在70%左右。絕大部分樣點平均粒徑在6-9μm之間,無異味。兩層之間分界鮮明,未發現有明顯的污染物過渡帶層。

上一頁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