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人才超過萬人的省份還包括:河北、山西、山東、江蘇、廣東、湖南和四川。重慶、貴州、西藏等西南部省份環保人才增長比例最大,重慶市增幅達137%;新疆、山西、陜西、黑龍江、遼寧等中北部省份環保人才增長速度較慢。
從環保人才在重點城市群的分布來看,京津冀城市群環保人才最多,占比為12.39%-12.63%;其次是長三角城市群,占9.68%-10.08%;成渝城市群人數位第三,占4.53%-5.94%;其余城市群環保人才比較少,占比不足1%。從環保人才在重點城市群分布的時間演變來看,成渝城市群環保人才增速最快,其次是珠三角、海峽西岸、武漢及其周邊地區城市群;陜西關中城市群、山西中北部城市群環保人才增速最慢,新疆烏魯木齊城市群增速也較慢。
蔣洪強介紹,從城市角度看,直轄市、東部沿海及華地區各城市環保人才較多,西部地區各地市面積較大,但環保人才數量北較少。
環保人才數量最多的城市是北京市,共計8565人;其次是重慶市,共計6414人;成都市第三,3351人;排名前十的其他城市依次是保定市、臨汾市、邯鄲市、鄭州市、上海市、邢臺市、廣州市。
蔣洪強說,環保人才重心與經濟發展重心變化緊密相關。我國GDP熱值區域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東部地區;中部偏西的內蒙古、寧夏、陜西、云南、貴州等則為經濟冷值區,其他地區為不顯著區域。人口熱值區域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區;常住人口相對較少的地區除了上述經濟不發達區域,還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部分地市。
環保人才總量的熱值區域與人口熱值區域具有很大的重疊,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山東、山西、河南等;冷值區域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寧夏、陜西、云南、貴州等第,與GDP冷值分布規律更接近,但是范圍更大。
研究還發現,青年環保人才熱值區域與環保人才總量分布規律基本一致,冷值區域與GDP冷值分布區域和范圍基本一致。高學歷環保人才熱值區域顯著分布在長三角的江浙滬區域,北京及其北部地區也有分布;冷值區域主要分布在寧夏等地。高職稱環保人才熱值區域顯著分布在長三角、北京及其北部的遼寧、吉林等地;冷值區域主要分布在陜西、寧夏、甘肅等地。
蔣洪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從全國各省份環保人才承擔的重點污染源數量來看,差異較為明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重點污染源總量以及遼寧、山東、山西、河南、安徽、四川等重點源數量較多,環保人員承擔的監測監管工作量較大;我國各地環境污染形勢復雜,還有生活、機動車、無組織排放污染物的繁重監管、監測任務。從環保人才人均承擔的重點污染源負荷看,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及周邊地區最重。
研究發現,貴州省、廣東省、湖北省、四川省、北京、江蘇、浙江等省份環保人才增速較快,主要污染物減排效果也較好。對重點城市空氣質量與環保人才變化的分析顯示,河北南部、山西東部、山東南部以及浙江西北部等城市環保人才增速較大,其空氣質量改善幅度較大;華南等地的重點城市及成都市、重慶市環保人才增速較快,空氣質量改善幅度也較大;石家莊、西安、晉城、臨汾等市環保人才增幅一般,但是空氣質量改善不突出。
“總體上看,環保人才的增速與環境質量改善效果呈現出一定的正相關關系!笔Y洪強說。
蔣洪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總體上看,目前,我國環保人才規模與環保的繁重任務要求存在矛盾,環保人才增長與區域環保需求也存在差異,高層次環保人才引進培養難度較大,部分緊缺專業人才對環保新問題支撐不夠。
國家環境規劃與政策模擬重點實驗室為此建議,國家應穩步增加環保人才隊伍數量,進一步加大高層次專業化環保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跨區域、跨領域、跨要素環保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環境監測、環境執法與環保監察人才隊伍建設,加大農村、基層、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環保人才的培養力度。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