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規劃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集團,在節能環保產業重點領域培育骨干企業100家以上”。
盡管目前我國環保產業龍頭企業正在逐步形成,但目前環保上市公司中規模最大的企業其總資產也不足500億元,絕大部分企業規模小于100億。與全球環保產業巨頭動輒百億美元、歐元的規模相比,我國環保企業的規模增長尚有很大的差距。
其次,從產業自身發展規律來看,環保產業也正在從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產業結構重組是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規律。十八大以來,綠色發展目標不斷加碼、企業環保標準頻頻提標、政策補貼集中發力、各地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加緊“補欠賬”,使得環保產業利潤增長,吸引了大量企業進入。
根據騰訊財經2015年的一項研究統計,國內環保企業數量在2005年到2014年之間翻了四番,從不足3千家增長至超過5萬家,其中注冊資金50萬元以下的企業超過70%,員工規模50人以下的更是超過90%,形成了“小而散”的格局。與歐美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國環保產業集中度顯著較低。
而隨著我國環境保護“欠賬”逐漸補齊,環保投入也進入平臺期。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污染治理投資在保持總體增長的同時,與當年GDP的比值在2012年后進入了一個平臺期。這意味著環保產業面臨從擴張式增長向內涵式增長的轉型,產業內競爭日益激烈。
再者,從市場需求看,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正在從企業末端治理,向集中治理、公共服務,以及生態保護修復等綜合性治理轉型。
比如污
水處理
項目已不再是單純涉及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營,開始延伸到管網建設運營;部分水環境治理項目甚至包含污水處理、水系治理、環境修復等多個相關但完全不同的領域;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也大多需要同時承擔垃圾清運、轉運體系的建設和運營。
這在客觀上提升了項目規模,同時也對企業業務領域和技術能力的綜合性、復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要求下,拓展業務領域、擴充技術儲備,就是成為龍頭企業搶占市場先機的重要手段。
最后,從國際經驗看,市場化并購重組是環保產業發展成熟的必由之路,這在國際環保巨頭崛起的歷程中便可見一斑。
美國WastManagementInc.在上世紀70~90年代間完成了近140項收購,成為了北美最大的廢物管理公司;而緊隨其后的RepublicSrv.Inc.公司在1999~2000年間完成了超過160項收購,一躍成為行業第二;全球知名的法國水務公司蘇伊士環境(Suez)也是通過積極的并購,擴大業務規模并使業務遍及全球。
第2頁 /(共2頁)
環保產業并購的市場趨勢
環保產業并購的目標主要包括:通過同業異地并購實現區域覆蓋;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并購打造綜合服務能力;迅速獲取技術等核心資源;以及通過跨界并購進入新的業務領域等。
不同的目標衍生出不同的并購模式,隨著產業發展階段的演進,并購的模式和結構特征也相應地發生著變化。
技術取代規模,成為環保產業并購的第一目標。
在環保產業快速增長階段,企業通過異地并購、同行業并購實現業務規模的增長和地域的擴張。
而近年來,隨著產業發展動力從外部擴張向內含式發展轉型,技術和管理的競爭成為決定企業發展水平的關鍵。因此,在細分領域具有技術優勢的“小而美”的技術型企業,成為環保產業并購爭奪的焦點。
而新三板環保企業作為此類企業的重要集聚地,受到了高度的關注。在2016年的89例環保產業并購事件中,有11項涉及新三板企業,占比12.4%;相比之下2015年109項并購中,當時卻僅涉及到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占比只有2.8%。
我國環保產業對技術的追求,在跨國并購中也有所體現。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