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的海綿城市理念是包括灰色基礎設施在內的,理論上可以采用調蓄池加水處理設施處理初期雨水污染。但是考慮到我國現狀(很多小區物業費都收不上來),在小區內建設調蓄池和處理設施,恐怕運行維護會是個大問題。
這個問題的言外之意是小區下面有地下室,雨水無法下滲,所以沒法做海綿。其實,只要理解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是面源污染控制指標,就能理解任何項目都能做海綿,只是指標高低和建設成本問題。地下室頂板上面的土壤和綠地完全可以實現雨水徑流的斷接。
徑流系數分為雨量徑流系數和流量徑流系數,《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中容積法采用的是雨量徑流系數,《室外排水設計規范》采用的是流量徑流系數。徑流系數和很多因素有關,精確計算幾乎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但是基本可以肯定的是,降雨量越大,徑流系數越大。
容積法采用的雨量徑流系數肯定要比排水防澇設計采用的雨量徑流系數要大,這是因為對應的設計標準不同。對于LID設計而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是一個簡化的設計指標,容積法也是一個經過簡化的計算方法,深究雨量徑流系數到底取多大合適其實對設計意義不大。但是,關于水面的徑流系數是多少,卻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有朋友問:“水面的徑流系數是1,那么是不是水面越少,徑流系數越小了?”水面徑流系數取1,這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但是在計算綜合徑流系數時,絕對不能把把水面一起加權,水面應該作為調蓄設施進行調蓄計算,有關調蓄計算的問題請參考《徑流峰值控制目標的量化研究》一文。
用模型軟件進行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模擬可以說是這幾年學術論文熱點,也是概念錯誤的重災區,目前已經在向工程設計領域蔓延。
如果只是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指標,完全不需要用軟件模擬,甚至可以說,軟件無法模擬。只要把容積法用到單個LID設施,設計一定正確。
如果是計算LID設施對徑流峰值的削減效果,那就必須要用模型軟件。目前常見的模型軟件中,只有SUSTAIN能實現所有情況的模擬。(其他軟件無法實現管道重新流回集水區的模擬)
我迫切希望國內能多研究下單個集水區情況下的LID設施模擬,搞清楚這里面的細節,再去研究LID設施對大尺度規劃的徑流削峰效果。舉個簡單例子:EPASWMM里,集水區內嵌LID設施時,其平面布置有4種情況,這幾種方法有何區別,對模型模擬結果有何不同了?
只要正確的聲音足夠大,就能壓倒錯誤的聲音。這幾年的經歷讓我明白,正確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希望讀者能把本文廣泛傳播,讓更多的人理解海綿,會做海綿,這樣才不會導致把正確當成錯誤,顛倒黑白的事情反復發生。
最后,我想說一點,雖然國家推出海綿城市建設確實稍顯倉促,行業對此也確實技術儲備不足。但是,過了4年多還犯低級錯誤,這絕對是設計師個人問題。至于學術論文犯低級錯誤,某種程度上就無法讓人接受。隨便找本國外雨水管理手冊讀一讀就明白的事情,為什么就不去弄明白了?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