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也是自然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污水回用(新生水NEWater)和海水淡化撐起了新加坡供水的大半壁江山。到2060年,新加坡預計其全國用水量將在現在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倍。在構建了”四大水龍頭”戰略(國內集水區、新生水、海水淡化、馬來西亞進口水)的基礎上,新加坡又開始在水系統全面推廣數字化,希望借助新型傳感器、智能水泵、智能閥門等智能設備,以及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為現有的系統賦能,不斷催生創新、效率和韌性來應對未來攀升的用水需求和氣候變化帶來的水安全威脅。
面對日益嚴峻的供水挑戰,新加坡公用事業局PUB相關部門的員工每天都需要根據預估需水量、天氣預報、水廠處理能力、系統波動等方面的因素來判斷決定如何分配“四大水龍頭”中不同水源的供應量,最大程度地在考慮運營限制條件(如故障)和控制成本的情況下對水廠負荷分配進行必要的調整,優化整個供水系統以滿足新加坡全島的用水需求。在過去,這個規劃過程每天要至少要花上員工兩個小時的時間。但現在,數字化系統能夠快速處理當天的新數據,在“假設”場景中不斷循環驗證和分析,不斷優化供水策略,最短只需要15分鐘就可以確定當天的最佳行動方案。數字系統在2019年為PUB節省了大量資金,還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工作負荷(每年減少64個工作日)。
水務項目上的創新是實現水安全和可持續的重要保障。創新需要得到持續的支持才能最終為行業帶來改變。沒有足夠的科研、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就沒有現在高水平的水務運營和服務,問題也不會得到解決。但是聯合國的報告顯示,現在全球很多地方的水務部門都未能得到足夠的投資,水務項目很難通過水費完全收回成本,很多基建投資要依靠公共資金來承擔。香港大學的學者曾經在2013年做過一項調查,1995年-2012年期間香港的水價一直維持在4.58港元/立方米,然而在此期間供水成本已經從1995年的4.58港元/立方米上升到了2012年的7.6港元/立方米。香港水務署的成本回收率從1995年的102%降低到了2012年的60%,收支差額在2002-2012年間累積至驚人的417億港元,最后通過政府補貼得以渡過危機。
造成水務領域社會資本投資不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在于很多投資者對水行業缺乏客觀全面的了解,他們更傾向于把對水和衛生領域的項目定位為是解決社會民生問題,而不能服務經濟目標,認為水務項目的回報周期太長或者甚至就不會帶來經濟回報,并因此容易把對該領域的投資和高風險聯系在一起,出手往往比較謹慎。水和衛生領域的項目在環保、社會民生等方面的價值體現比較明顯,但是在經濟效益方面顯然沒有互聯網等行業來得起效迅速,這也是為什么一些水務項目獲得了一些早期投資后,卻很難為后面的擴大規模獲得持續的資金支持。
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要扭轉水領域的發展困局需要多方的協同合作來逐步扭轉觀念和實踐。水行業是一個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行業,它所管理的水資源關乎公眾健康以及其他重要經濟部門的發展,因此它又必須要守住的底線。但要重塑水的價值,推動良性的水務投資循環,在守住底線的同時,也要不斷突破局限。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優秀實踐案例,鼓勵水務部門勇于嘗試應用創新技術和管理模式,專心打磨出真正的好項目,也讓更多的優秀實踐案例加深投資者和用水消費者對水行業所作工作的認知了解程度和認可接受程度,樹立對水務行業發展前景的信心,建立新的投資習慣和消費習慣。
珍貴的水,值得我們共同傾心守護。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