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日本311大地震已十年,這場日本地震記錄史上震級最高的一次地震,引發了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之后最嚴重的核泄漏事件。
眼下,核廢水儲存空間即將飽和,137萬噸核廢水將何去何從?
2021年3月10日,日本原子力委員會發布報告稱,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部發現了新的污染場所。此外,1號和3號機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排出的部分氣體發生了倒流,有可能再次引發爆炸。
東京電力控股株式會社宣傳部發言人今井賢樹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核電站已經在熔化了的燃料殘渣的容器中放入了防止爆炸的氮氣,福島第一核電站再度爆炸的可能性非常低。
盡管過去了十年時間,核廢水處理問題仍未得到妥善解決。其間,關于日本政府要將核廢水排入太平洋的論調多次出現,引發當地居民及周邊國家對海洋污染的擔憂。
2021年3月6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前往福島縣視察,這也是他在任上第二次訪問福島。菅義偉在記者會上表示,“核廢水的儲蓄罐不斷增加,儲存空間越來越緊張,我們不應該繼續推遲決定,將在恰當的時候做出負責任的決定!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強烈地震并觸發海嘯,東京電力公司運營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災難性核輻射泄漏,4個核反應堆不同程度受損,其中3個反應堆發生堆芯熔毀。
《日本時報》評價稱,福島核事故是日本二戰后面臨的最嚴重的國家危機。
隨后,為了冷卻受損的堆芯,核電站不得不注入大量海水。這些海水與大量滲入反應堆的地下水以及雨水,就形成了大量放射性核廢水。
“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廢墟旁,豎立著1000余個巨大的儲水罐,它們似乎正無聲地見證著這起核災難!睋度A盛頓郵報》報道,東京電力公司已從福島核電站中收集了約123萬噸的核廢水,這些核廢水可以填滿約500個奧運會規格的游泳池,每天還有新的核廢水在產生,目前這些核廢水經處理后都被儲存在約12米高的儲水罐中。
當地時間2021年3月5日,日本福島縣雙葉郡浪江町,日本首相菅義偉在2011年大地震和海嘯遇難者紀念碑前獻花鞠躬。圖/IC photo
當地時間2月13日晚間,日本福島東部海域發生7.3級地震,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和3號機組安全殼內水位分別下降了幾十厘米。今井賢樹表示,目前針對儲水罐的完整檢查仍在繼續,不過應該沒有發生漏水這種大問題。未來將會繼續檢查核反應堆安全殼的注水問題。
原本將水儲存在儲水罐中不過是權宜之計,如今這權宜之計也遇上了麻煩。根據今井賢樹提供的數據,福島第一核電站儲水罐容量是137萬噸,目前已處理水量是123萬噸,福島核電站一年內會增加5到6萬噸的核廢水。這意味著,現在剩余容量僅供再使用兩年。由于沒有空間建造足夠多的儲水罐,核廢水的歸宿就成了令日本政府頭疼的“老大難”。
2020年10月,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政府基本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處理后排入太平洋。
為了能順利稀釋處理核廢水中的放射性元素,使其排放達標,近年來,東京電力公司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5年,東京電力公司投入使用“多核素去除裝置(ALPS)”設備,今井介紹稱,除了難以清除的氚,ALPS可以將放射性物質去除到日本國家標準以下。
剩下的操作難點就在于如何去除氚。今井賢樹直言,以現階段的技術,全世界都難以完全清除氚,只能將其濃度稀釋到一定程度后向空氣中或海洋中排放。
少量氚被認為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小,全球各地核電站都有將氚釋放入海的慣例。國際原子能機構也認為,核廢水處理后入海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不過在排放時需要進行獨立輻射監測以向公眾保證其排放將會遵循國際標準。
當地時間2021年2月26日,日本福島,福島第一核電站。圖/IC photo
如果福島第一核電站真的將處理水排進海洋,今井賢樹認為,此舉并不會對當地居民健康造成影響,也不會影響魚類質量。
其實,處理后的核廢水除了排入大海還有其他解決辦法。日本經濟產業省就曾提出蒸發釋放、電解排放、稀釋入海、地下掩埋以及注入地層等五種方案。不過,出于操作成本等原因,部分方案被舍棄。2020年2月,日本政府負責處理核廢水問題的相關委員會發布評估報告稱,除排入海洋外,蒸汽釋放也是可行的方案。此前,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后就將核廢水蒸發排入過大氣。
日本政府還在研討最優方案,目前仍沒有最終“拍板”。不過,綜合日本和世界各國核電站的情況來看,普遍認為向海洋排放是最可取的方法。今井賢樹補充道,“還有許多當地居民和漁業從業者寄希望于福島核電站長期保管核廢水,人們應該意識到這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過,針對居民與漁業從業者的擔憂,今井賢樹也表示理解。他表示,未來相關單位有必要向利益相關方說明處理過后的核廢水的安全性。同時,東京電力公司也在為幫助日本海魚銷售制定計劃。在征求了鄰國的建議后,希望通過科學解釋增進相互理解。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