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業新聞 >> 國際水務 >> 

專家:細數植物在人工濕地污水處理中的作用

時間:2021-01-27 11:01:11 來源:中國給水排水 作者:Jan Vymazal

天然的濕地植物在形態和解剖學上均能適應氧含量較低的生態環境,因此,它們可用于人工濕地系統中處理污水。而人工濕地中的植物不僅將人工濕地與穩定塘區分開,同時為污染物的去除創造適合的條件。人工濕地中的植物不僅能減弱強光與風力對濕地的影響,為濕地基質提供保溫作用,滿足根區微生物生長對氧氣和其他營養成分的需求,還能截留部分污染物預防濕地堵塞,并具有其特有的美學價值,在不同類型的人工濕地中發揮不同程度的作用。最常見的人工濕地植物有漂浮植物如鳳眼蓮、浮萍;沉水植物如狐尾藻屬、金魚藻屬;挺水植物如蘆葦、香蒲屬。而國內人工濕地除了常見以上這些植物外,還常用一些其他的沉水植物,比如蘆竹、再力花、風車草以及美人蕉等。

Jan Vymazal (1955- ),捷克生命科學大學環境科學學院 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工濕地污水處理。

01 濕地植物概述

濕地植物根據生活形態不同可分為四種:挺水、漂浮、浮葉根生和沉水植物(見表1)。從形態學上看濕地植物適于生長在水體底泥中,一方面由于其具有龐大的根系,因而能借助發達的通氣組織向根和根莖輸送氧氣,輸送至根系的部分氧氣在周圍缺氧的環境中創造了氧化條件,從而促進了有機物的分解以及硝化細菌的生長;另一方面由于植物本身的形態,物理和行為特性及其可再生性等特點,均使植物適合在缺氧/厭氧的土壤和沉積物中生長。

表1 濕地植物種類

漂浮植物極具多樣性,無論從其形態還是生長環境來看,不同種類之間的差異非常大。有的漂浮植物植株高大,枝葉叢生呈蓮狀或漂浮在水面且根系于水中非常發達,例如水葫蘆;而有的漂浮植物卻很簡單,不管是漂在水面的枝葉還是長在水里的根部,形態上均看起來非常短小,例如浮萍。自然條件下,漂浮植物喜歡生長于富含養分的流動水域,它們從水中汲取養分后快速生長繁殖,非常容易覆蓋整個水體表面,破壞水生生態平衡,為水體帶來災難,因此它們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也是臭名昭著的水生害草。

浮葉根生植物的根部或莖扎于水底底泥中,莖葉漂浮于水面。為適應風浪,其葉柄通常柔韌細長,長度可達3 m。水面上莖葉的壽命很短(30~50 d),因此到了生長季,水面上的枝葉一年會換4~8次。這些根莖的生物量相對較大,沉到水底使得水底有機物沉積速度加快,抬升湖底高度。

沉水植物一般生長在水面下大約10 m的透光區內,其植物體完全沉于水汽界面以下,根扎于底泥中。通常認為沉水植物從水底底泥中吸收營養物質,但特別的是他們從水體中吸收磷源。很多沉水植物主要是以二氧化碳作為主要的甚至唯一碳源,但也有研究顯示,大量沉水植物在自然環境中可以利用HCO3-作為碳源。沉水植物在水下吸收CO2,經過光合作用后釋放出氧氣,同時使得水中的化學成分被改變。

挺水植物是世界范圍內最主要的濕地植物類型。他們的生長范圍非常廣,耐水深度為0.5~2 m甚至更多。其細胞壁含有的纖維素使其具有一定的韌性。挺水植物的根部從底泥中吸收營養物質后再傳遞給莖葉,待其生長季結束后,再將營養物質轉移到根部,其上部的莖葉部分衰老后,腐殖質又浸入水中,營養物質重新回到水中或水底底泥。

上一頁頁碼:[1 2 3 >>] 下一頁共3頁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