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寧夏有“三年兩頭旱、五年一大旱、十年有九旱、年年有干旱”之說,而如今的寧夏,在破解水資源短缺問題上取得了積極進展。
多年前的荒原,如今已是葡萄、枸杞、蘋果種植基地連片;干枯洼地變成飲馬湖人造景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多家工業企業實現廢水近零排放。
當記者詢問寧夏能夠交出如此答卷的關鍵在哪里時,得到的答案是水權改革力促節水增效。
水權改革是將江河水量“分水到戶”,簡單來說就是分多少水,用多少水,用水越多,水價越高。未用盡的水量可以在水市場進行交易,而用水存在缺口的用戶則可以在市場上“找水”。
我國2012年水權改革進入決策部署階段,2014年進入試點階段。在水利部和黃河水利委員會的支持下,寧夏在全國率先開展黃河水權轉換。
采訪中,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節水供水處處長王正良向《望》新聞周刊記者介紹,寧夏將國家分配的40億立方米可耗用黃河水初始水權分配到市、縣(區)和各干渠,將用水指標確權到灌區4083個干渠直開口和各類取用水戶。
水權確定只是第一步,目的是倒逼用水戶重塑用水習慣,這其中關鍵是發揮好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
用量不同,水價不同。中衛市工業園區,全面實行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制度。對取用水量超出計劃(定額)30%以內的部分加價50%,水資源稅在標準基礎上加1倍計征;超出31%到50%的部分加價100%,水資源稅加2倍計征;超出51%以上的部分加價150%,水資源稅加3倍計征。水價的大幅提升,推動用水戶從“要我節水”到“我要節水”轉變。
用途不同,水價不同。以農業為例,用水量大或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用水價格可高于其他用水類型,在節水的同時,倒逼農戶因地制宜調整農作物結構,以水定地。
排污性質不同,收費不同。中衛市對生產性污水水價制定不同收費標準,倒逼企業優化污水治理。對污水排放量大于取用水總量50%,小于等于70%的,按標準的2倍收;超過70%的,按標準的4倍收取,從制度層面激活企業節水活力。
表現不同,激勵不同。寧夏全面建立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對部分水利工程水費與運行維護成本的差額,由財政補貼。同時對節水規模顯著的用水戶給予獎勵,提高積極性。
一系列舉措效果明顯!笆晃濉币詠,寧夏萬元GDP用水量(當年價)、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當年價)分別下降86.0%、78.4%,取水總量減少7.87億立方米,以有限的水資源支撐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此基礎上,寧夏還組建了水權收儲交易中心,對水權“富余量”進行有償轉換和交易。截至目前,共批復了近2億立方米、127個黃河水權轉換項目。將農業節約水量有償轉讓給工業,實現向工業供水超過10億立方米。
王正良表示,通過開展水權交易,既有效解決了工業發展用水指標短缺的問題,又推動了水資源配置由“看得見的手”向“看不見的手”的根本性轉變,形成了農業節水支持工業發展、工業發展反哺農業振興的特色之路。
7月1日,采摘工在寧夏中寧縣璽贊生態枸杞莊園采摘枸杞 楊植森 攝
采訪中,有業內人士談到,寧夏之所以能將水權改革走穩走好,一方面由于特殊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在水資源定權定額的背景下倒逼各單位節水;另一方面,寧夏地理面積較小,“船小好掉頭”,因此有了更多調整進步空間,為全國水權改革提供了寶貴經驗。
堅持制度先行,以制度為水權改革提供扎實后備力量。
根據國家層面對水權改革的整體部署,寧夏對改革細節不斷進行細致分解,使改革更有針對性。比如寧夏出臺葡萄、枸杞特色種植等9項農業節水標準、頒布灌區、企業、學校等7類節水評價標準等,推進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堅持載體示范,以示范帶動各行業節水高質量發展。
在高等院校、行政中心、居民小區、葡萄酒莊等用水單元,開展分布式污水雨水處理中水回用一體化合同節水試點示范。5個地級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90%的省級機關、70%的省級事業單位、20%的高校建成節水型單位,成為全國水效領跑者。
堅持技術創新,以技術為水權改革挖掘更大潛力。
“節水不能只靠意識,改革不能空談理想,不投入資金、不研發技術永遠達不到改革的真正目的!蓖跽颊f,寧夏在水權改革的技術保障層面投入了較大精力和資金,積極推廣工業水循環利用、重復利用等節水技術。例如彭陽縣采用云計算與物聯網技術,打造“互聯網+城鄉供水”模式,形成遠程監控、自動報警、精準計量、手機繳費閉環管理。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