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業新聞 >> 地方水務 >> 

江蘇印發《關于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施意見》

時間:2020-08-18 11:43:28 來源:中共江蘇省委辦公廳 作者:

關于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20〕6號),加快推進我省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建設為契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突出系統治理、精準治理,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江蘇。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鞏固完善,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努力建成最嚴密法治最嚴格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的示范區、突出環境問題系統治理的標桿區、全社會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板區、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引領區。

二、健全領導責任體系

(三)落實工作推進機制。按照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原則,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制定實施省級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統籌推進各項目標任務完成。市縣黨委和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切實做好監管執法、市場規范、資金安排和宣傳教育等工作。省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制定專項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協同推進各項任務落實。

(四)強化考核和責任追究。建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的評價考核體系。嚴格落實《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原則上每屆省委任期內,對各設區市黨委政府、省有關部門和有關省屬企業開展例行督察。健全環境監察體系,加強環境監察派出機構建設。加強審計監督,落實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

三、健全企業主體責任體系

(五)加強排污許可管理。加快排污許可證核發,制訂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實施細則,推動排污許可與環境執法、環境監測、總量控制、排污權交易等環境管理制度有機銜接。排污單位要及時公布監測和污染排放數據、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氣應對等信息,并對信息真實性負責。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定期向社會公眾開放環保治理設施。

(六)強化治污能力建設。指導企業制訂環境管理清單,積極改進和提升污染治理設施。通過市場化手段和激勵措施,加快推進排污企業安裝使用在線監測監控設備。推行統一的第三方運維,堅決杜絕治理效果和監測數據造假。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七)推進產業綠色化。認真落實《省政府關于推進綠色產業發展的意見》《〈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江蘇省實施細則(試行)》《江蘇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方案》《江蘇省化工產業結構調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錄(2020年本)》,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落實“三線一單”,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高水平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四、健全全民行動體系

(八)加大社會監督力度。發揮12345群眾訴求“總入口”和12369環保舉報熱線作用,完善有獎舉報機制,引導公眾監督。支持新聞媒體對各類破壞生態環境行為進行曝光,辦好“污染防治在攻堅263在行動”電視曝光專欄,營造治污攻堅輿論氛圍。

(九)調動社會團體積極性。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要積極動員廣大職工、青年、婦女參與生態環境治理。行業協會、商會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暢通不同利益群體與相關責任主體的溝通渠道,促進行業自律。公共機構要帶頭節約能源資源,帶頭采購綠色產品,帶頭推行綠色辦公。

(十)提高公民環保素養。推進環境保護宣傳教育進學校、進家庭、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開展綠色創建行動,出臺江蘇省生態文明公約,引導公眾踐行綠色生活方式。開發體現時代特點、反映江蘇特色的生態文化產品,加強環境公益宣傳,提升生態文化傳播力。

五、健全監管體系

(十一)嚴格環境監管。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整合相關部門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執法職責、隊伍,統一實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用好江蘇省污染防治綜合監管平臺,合力解決突出問題,推動跨區域、流域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全面推進執法公示、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加強移動執法,配齊配強執法裝備,實現全省覆蓋、全程留痕。積極推行非現場監管,切實加強企業產權保護,推行生態環境行政敗訴案件過錯責任追究制度。除國家組織的重大活動外,各地不得因召開會議、論壇和舉辦大型活動等原因,對企業采取停產、限產措施。

(十二)推進司法銜接。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信息共享、案情互通、案件移送制度,強化對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查處偵辦。加強環境污染刑事案件檢測鑒定工作,強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大檢察機關提起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工作力度,深化“9+1”生態環境審判體制改革,形成規范高效的“專業化司法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審判結果執行機制。

六、健全維護市場體系

(十三)規范市場秩序。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打破地區、行業壁壘,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引導各類資本參與環境治理。規范市場秩序,減少惡性競爭,加快形成公開透明、規范有序的環境治理市場環境。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試點,激活環境治理市場動力。

(十四)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充分發揮我省裝備制造業的優勢,培育一批專業化骨干企業,扶持一批專特優精中小企業。積極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環保產業園區,打造環保產業的江蘇品牌。支持江蘇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發展壯大,為重點領域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撐。鼓勵企業參與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帶動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產能走出江蘇,走向世界。

(十五)創新環境治理模式。深入推進產業園區生態環境政策集成改革試點,實施集約建設、共享治污“綠島”工程,構建生態安全緩沖區,促進污染物集中消納處置,實現減污擴容、生態修復的有機融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強化自然岸線和重要生態系統恢復,普及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構建綠色空間屏障。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基地示范創建為載體,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應用“政府補貼+第三方治理+稅收優惠”聯動機制,推動重點行業企業治污設施更新換代。大力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統一治理的一體化服務模式。

(十六)優化價格機制。加快形成有利于綠色發展的價格政策體系。嚴格落實“誰污染、誰付費”的政策導向,建立和完善固體廢物處置、污水垃圾處理、節水節能、大氣污染治理等重點領域的價格形成機制。落實差別化電價、水價政策。

上一頁頁碼:[1 2 >>] 下一頁共2頁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