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新華社播發《3萬畝“私家湖泊”為何如此任性?》,披露了一起私建矮圍破壞洞庭湖生態環境的惡劣事件。報道發出后,輿論高度關注。沅江市15日已拆除下塞湖矮圍位于沅江境內所剩的7200米圍堤;依法全部拆除矮圍區域湖洲上的4處建筑物。同時,修筑矮圍的當事人夏某某因涉嫌騙取貸款,于近日被刑拘,其簽訂的原湖洲承包合同也將徹底解除。當地的老百姓表示,拆除霸占洞庭湖17年的矮圍,大快人心。
網民表示,這場洞庭湖生態保衛戰,讓人民群眾看到了黨和政府保護綠水青山的決心,也警示了那些妄想通過破壞環境來牟取利益的投機份子,未來我國的環境法治必將深入人心。
“毋庸置疑,早年出于開發、發展等方面考慮,將湖面對外承包的決策缺失前瞻性,是地方政府的一種決策錯誤,那么現今生態修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成廣泛共識,承包者理應配合政府部門拆堤還湖,當地政府也應當理順關系、厘清責任,妥善處理好湖泊承包合同終止的相關矛盾,確保執行到位!本W民“范子軍”說。
網民對我國環境法治表達了期待。網民“朱昌俊”認為,洞庭湖中的“私人湖泊”發展為頑疾,是多種失范共同塑造的結果,也未嘗不是當地環保治理生態與政商關系的鏡子。這片根本就不應該出現的矮圍終被鏟除,洞庭湖濕地也將重新回到它原本該有的樣子。可比起恢復濕地的原生態,更為根本的是,這座矮圍的地方監管生態、行政生態,也應該得到修復。
被譽為“長江之腎”的洞庭湖,是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重要濕地。近年來,洞庭湖生態整治的力度不斷加大。據《經濟參考報》此前報道,截至2017年年底,洞庭湖核心保護區內,嚴重威脅生態安全的近300萬棵歐美黑楊被全部砍倒,曾經轟轟烈烈的種樹造林“大躍進”,以救贖自然、回歸原點結束,反映出地方政府對“非糧”產業的培育,有著難以遏制的行政沖動,其所帶來的產業之痛發人深省。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