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大市佛山多年來面臨著一個難題,即環境容量瓶頸。
“佛山作為傳統制造業大市,環境容量資源非常有限!苯,佛山市環保局副局長陳振華對記者表示,大多數同佛山一樣的城市都遭遇著同樣的命運,即能源消耗和污染隨著企業數量激增而加劇,環境容量與經濟發展的矛盾越發突出。
2014年,佛山市開始探索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改革,成為廣東省首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城市。排污權不再由當前行政分配、無償取得,而是由市場競爭分配、有償使用。
2017年4月1日試點正式推行后,佛山受理、辦理、辦結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申請企業超158家。其中,資源初始有償使用企業61家,涉及有償使用資金和交易資金約4488萬元。
佛山的綠色轉型發展勢頭也有了變化。2018年一季度,佛山地區生產總值2116.42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對佛山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62.9%。值得注意的是,佛山六大高耗能產業工業增加值較去年同期下降了0.4%。
在陳振華看來,佛山綠色轉型發展正是依靠排污權的有償使用和交易,來破解生態環境容量之困。
“首當其沖的便是對于企業經營成本和招商引資的影響。很多人擔心政策加大會增加企業成本,降低佛山的區域競爭力!标愓袢A坦言,作為一項試點政策,當時不但沒有成功經驗可循,還要承擔失敗的風險。
針對這一問題,佛山市環保局做了充分的調查論證。調研結果顯示,據已有先行地區交易案例顯示,排污權交易資金占項目總投資比例分布在萬分之五左右,大部分企業有償使用費用占年工業總產值小于0.05%。從佛山產業政策考慮,新招商引進項目越來越傾向于低排放、高技術含量的行業和企業,排污權交易政策對新項目招商引資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試點改革當年(2014年),佛山地區生產總值已經超過7600億元,從事制造業生產的實體企業數量近12萬家。通過對企業的摸底調查統計,超過91%的企業贊成佛山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改革。
佛山排污權改革背后,也有中央政策加碼的壓力。早在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就在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中提出,要將“擴大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作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化環境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在“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更是確定了逐年減排、控制總量的目標。
環保治理不僅僅是自上而下的壓力,還有來自地方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巨大需求。
陳振華對記者分析,之所以政策能在佛山順利推行,一是佛山具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和排污權交易潛在市場活力;二是制造業是佛山建市之基,要想實現制造業綠色崛起,必須要實施體制機制改革。
在經歷了部門一件征求、風險評估、企業意見征詢、專家論證、公開聽證和合法性審查等環節后,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政策于2017年4月1日正式實施。
2017年下半年開始,有償交易業務量逐步增長。
數據顯示,政策正式推行一年來,佛山受理、辦理、辦結了158家企業的初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申請業務。其中,自愿初始有償使用企業61家,涉及有償使用資金和交易資金約4488萬元。
試點中有兩項措施收效顯著。佛山以此為契機,建立了排污權出讓調控機制,堅持區域環境總量指標的“天花板”不突破為原則,堅持“多收少放”甚至“只收不放”。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為例,2017年佛山市分別收儲677噸和2182噸,但實際出讓僅9噸和133噸。
為進一步壓減重點行業排污,佛山對企業實施總量與濃度“雙監控”在線監控系統建設,對產污、治污、排污全過程進行監控,包括生產環節的設備聯動監控、重要的治理設施開啟狀態、藥劑投放狀態監控、中間用水排水等過程進行實時監控。
以陶瓷企業為例,昔日因陶瓷產業的粗放生產,南莊綠島湖曾面臨著嚴重的空氣污染,如今這里千畝水面蕩漾、空氣倍加清新。陳振華表示,正是由于根據環境質量情況反推確定企業排放總量,倒逼企業提標改造或壓減產能,才讓企業向綠色制造業轉型升級。
有償使用相比無償獲取,何以帶來如此大的變化?
在佛山市副市長趙海看來,依靠行政手段推動環境治理,由于缺乏市場化激烈措施,企業治污更多是被動行為,很難發揮企業治污主體的責任和積極性。
2014年,佛山推行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改革,則是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來推動企業主動、自覺開展環境治理工作,激發企業自主減排。
陳振華稱,排污權帶有經濟屬性,在資源有償和市場競爭機制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能夠最大限度促進佛山稀缺的環境容量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同時,以權屬的形式明確企業擁有排放污染物的權力,也大大增強了企業的信心,提升了企業發展自主權。
“以前企業治污沒有動力,基本上處于‘要我治污’的狀態,佛山陶瓷行業一度成為被重點治理的行業。”廣東強輝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霍順娟對記者說,“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推行后,我們通過加強自身升級改造,有了可以用于交易的富余排污指標,企業治污減排的動力更足了!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