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專家 >> 學術專家 >> 城鎮水生態與水資源 >> 

Kristina N. Katich

時間:2016-07-05 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作者: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城市建設對雨水自然循環有哪些影響?如何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管理?

Kristina N. Katich:城鎮建設的形式和速度對雨水自然循環有巨大的影響。在中國,城鎮規劃通常沒有包含足夠多的雨水管理規范。許多城市開發較快,有向外擴張而不是增加密度的趨勢。城市開發增加了不透水路面,減少了儲存區,從而增加了城市地區的徑流。

為服務原有地區設計的排水系統無法承受從新鋪裝地區聚集的多余雨水。上游地區新增的雨水充滿了下游現有的管道,導致雨水無處可去。

隨著城市的擴張,原來農村或城市周邊的河流變成了市內河流。這樣,由于淤積、城市廢物管理較差導致的垃圾,以及新建筑、高架、橋梁的占用,這些河流的排水量和蓄水能力會降低。高強度的土地開發,改變了周圍的自然地形地貌,改變了河流系統、河漫灘、湖泊的自然流動。

這就是海綿城市的概念在中國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海綿城市試點將展示投資基于生態設計的雨水管理應該應用于中國所有的城市。西方知名的“綠色設施”、“低影響開發(LID)”,基本原則是減少人工系統,如排水管道、泵站的開發和建設,對自然和生態系統的影響。低影響開發旨在通過儲存,滲透,蒸發,保留,減少地表徑流,模擬自然生態環境,以增加地下水補給。通過去中心化、小范圍源頭控制機制和相關技術,減少由暴雨導致的徑流。目的是盡可能多的維護開發前的自然環境和水生態循環。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在城市雨水管理領域,世界上有哪些城市做的比較好,有哪些經驗可以學習和借鑒?

Kristina N. Katich:我最近剛從荷蘭回來,荷蘭的水管理經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眾所周知,荷蘭通過堤壩、堤岸的使用,開墾大片土地,以及傳統荷蘭風車的使用,在管理他們的國家與海洋的關系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不那么廣為人知的是,這個國家本質上是默茲河、萊茵河、斯海爾德河沖積的大三角洲。另外,超過80%的人口住在城市里,有很高的年均降水,城市雨水管理、控制河面高度以防止洪水泛濫極其重要。

雨水管理最有創意的是鹿特丹。位于萊茵河與默茲河的三角洲地帶,鹿特丹采取了積極的總體規劃管理,不僅使他們免于洪水災害,而且免于受到潛在的氣候變化的影響。通常,氣候變化不僅會影響降雨的頻率,而且會影響降雨的密度。氣候變化對本地的影響已經被感知,但是很少有城市有應對潛在影響的意愿和資源。從2013年開始,鹿特丹有了自己的氣候適應策略:找出當地脆弱點,創建用于未來彈性規劃和投資的框架。

意識到傳統的抗洪措施不足以應對未來的風險,鹿特丹開始嘗試其他辦法,收集并疏導雨水以防地區泛洪。鹿特丹的干預從小規!缰С志G色屋頂、雨水收集的開發——到大規模,例如重新設計現有的堤壩,用作多種用途。

鹿特丹減少洪水風險的創新項目,例如Benthemplein水上廣場,已經贏得眾多國際城市規劃師的認可。集成了公共娛樂空間、溫室、蓄水,Benthemplein水上廣場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的水廣場。有不同座位、活動場所的多層次空間,廣場在降雨量大的時候,成為了水庫。寬闊的排水溝收集雨水,并導向公園的深層盆地。盆地會24小時吸收雨水;超大降雨的時候,吸收的雨水會被抽到附近的水道,從而減輕鹿特丹污水處理系統的負擔。公園包含大量的綠色空間和公共空間,可用于運動和社交活動,給周邊帶來了生機,很受本地學生和居民的歡迎。

總的來說,我認為鹿特丹可以作為中國城市雨水管理學習的一個極佳范例,不僅是因為鹿特丹應對風險的整體氣候適應性規劃,而且是因為它集成了像綠色屋頂這樣小規模嘗試。城市重新吸收的每一滴雨水對當地以及下游的防洪都有影響。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Kristina N. Katich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