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耀如:我覺得不是這個意思。這說明現在政府考慮通盤謀劃三峽工程的后續工作,并進行資金上的統一劃撥,而且現在正好是“十二五”規劃的時候,中央也是聽取各方意見后作出系統的安排。
東方早報:三峽工程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建與不建一直爭論不休,您覺得自己屬于哪一派?
盧耀如:這個很難說,那時年輕,血氣方剛,覺得中國需要這么一個大工程來揚我國威。
東方早報:那后來呢?
盧耀如:后來之所以到90年代才開工,是因為“大躍進”以后中國經濟發展受到影響,沒錢辦這么一個大工程,當時預計要花800億元。
東方早報:上世紀90年代初三峽工程開工,您也參與了?
盧耀如:我1993年給三峽建設委員會寫了封信,當時我就預計到建三峽大壩不是問題,因為中國已有許多大壩建設的經驗。
當時,我給三建委的信中強調,三峽工程的關鍵在移民問題,移民問題的關鍵又在保持好地質-生態環境。我強調要加強注意三個問題:庫區邊坡穩定性、庫區水質變異和庫區泥沙淤積。
這些建議得到重視。這些建議不是當時想起的,而是有一系列科學分析、論證,也提出了解決途徑。這些問題許多人都想到了,工程設計有考慮,政府也有措施。
東方早報:這次國務院的《規劃》中說,“到2020年移民生活水平和質量要達到湖北和重慶同期平均水平”,這個“2020”是怎么得出的呢?
盧耀如:這應該就是根據兩個五年計劃算的吧,但從中我們要看到一個現象:現在很多三峽移民又部分開始回流了,重新聚集到三峽地區,另外還有新到三峽庫區來發展的。這說明三峽生態環境在好轉,因此,人口反而增多了。
但是,三峽庫區人口一定要控制,人聚集得越多,越影響三峽庫區的生態環境,若再開辟新的城市,又會引發地質災害。這是今天需要考慮的,所以需要政府進行產業調整及相關政策引導,避免移民和新移民的涌入。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