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專家 >> 人物訪談 >> 

宋蘭合:別讓供水水質全面達標成為 “皇帝的新裝”

時間:2010-06-29 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作者:胡菊紅

生活飲用水的安全一直是政府和廣大居民關注的重點,但是城市供水的系列問題導致飲用水質量無法得到保障,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水系統規劃設計研究所所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副主任,給排水專業高級工程師宋蘭合。盡管宋蘭合主任近期一直在各地進行調研工作,他仍就目前城市供水水質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面臨的重大挑戰進行了分析,也就如何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提出了獨到的意見……

記者:您如何看待城市供水水質的現狀?

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要求,標準規定的全部106項指標“最遲于2012年7月1日實施”,現距要求的時限只有2年時間。但是,水源污染、設施落后、監管缺位、應急薄弱等一系列問題依然如故,30多年來人民群眾的飲用水質量非但沒有隨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步提高,反而在絕大多數地區有所下降,所有這些問題的根本癥結在于政府責任缺位。如果現在還不正視這些問題,并采取斷然措施,供水水質全面達標只能是21世紀新版“皇帝的新裝”。

記者:您能否具體分析一下城市供水水質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問題1:公共供水工藝落后,設施老化。2006年12月,國家發布《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水質指標由其前85標準的35項猛增到106項,其中重金屬、有機物等毒理學指標增加了59項。目前,以地表水為水源的供水廠中,具有深度處理工藝的水廠不到2%,約73%的水廠為常規處理工藝,另有約25%的水廠甚至仍然采用簡易處理工藝。針對重金屬和大部分有機污染物,常規工藝和簡易工藝無能為力。

多年以來,城市供水行業整體上處于虧損經營狀態,以供水企業為主體的供水設施投資體制導致供水設施失修問題嚴重,其中最主要的是供水管網。據統計,目前約有6萬多公里的管網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問題,由此導致飲用水濁度升高、細菌繁殖和消毒副產物超標。

問題2:自備井管理混亂,水質堪憂。作為公共供水能力嚴重不足時期的一項補充性措施,自建設施供水在保障城市供水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目前城市公共供水、自建設施供水的設施能力分別約占70%和30%,服務人口分別為90%和10%左右。根據調查統計,自建設施供水中地表水廠供水能力占近50%、自備井供水能力占50%強,其中自備井供水能力超過了以地下水為水源的公共供水廠。但根據部分城市反映的情況,自備井的實際運行數量約為登記數量的3倍左右。據抽查,自備井供水多數沒有消毒措施,約50%存在微生物、有機物、重金屬等超標問題。

問題3:二次供水責任不清,污染嚴重。在每個大中城市,以屋頂水箱、水池為主的二次供水設施都有幾千套,這些數量眾多的供水設施產權復雜、管理方式多樣,由于建造技術、建設材料、池體容積等方面的技術缺陷,加上運行管理不善,清洗、消毒不及時,消毒劑余量不達標現象普遍,約20%二次供水存在比較嚴重的微生物、臭和味、肉眼可見物指標超標問題。對于地下式或半埋式二次供水設施,污水滲入導致公共衛生事件的問題也有所發生。

記者:您認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面臨的重大挑戰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挑戰1:水源污染,突發性污染事故頻發。約50%的地表水源和20%的地下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質達不到供水水源相關標準的要求。此外,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工業布局,特別是化工石化企業布局不合理,眾多工業企業分布在江河湖庫附近,造成水源水污染事故隱患難以根除。近年來水環境污染事故平均兩天到三天即發生一起。

根據相關研究和國外經驗教訓,在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即使污水處理率達到100%,環境污染負荷仍呈增加之勢;即使污染源得到控制,水環境的恢復,特別是湖泊、水庫和地下水環境的恢復,仍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水環境污染治理工作任重道遠。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