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水”創新者安瀾:從碳足跡到水足跡
時間:2010-06-10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吳瓊

倫敦國王學院教授、斯德哥爾摩水資源獎得主、“虛擬水”創新者安瀾
中國的水務業正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污水處理率還是再生水利率均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將有助于中國水務快速發展。為此,在6月8日上海舉行的“2010全球綠色經濟峰會”上,記者專訪了倫敦國王學院教授、斯德哥爾摩水資源獎得主、“虛擬水”創新者安瀾。他提出了“水足跡”。
記者:什么導致了全球水資源的短缺?在多年前,這一切不可想象。水曾經是免費的資源。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近年來,中國也陷入水資源短缺的煩惱中。
安瀾:現在全球水資源最大的挑戰來自于人口。在我的一生中,看到全球人口翻了3倍。隨著人口的增長,水資源的供給矛盾也越來越突出。當然,氣候變化、降雨量下降也是導致水資源短缺的因素,但遠遠不及人口增長那么重要。
談到中國,我認為中國在水資源上有一些得當的控制。由于執行了計劃生育政策,中國人口增長減少了約3億人。這相當于美國人口總數,相當于歐盟擴張前的人口總數,或者過去中東人口的總數,這也有效地減少了水消費。
記者: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水資源的短缺現象越來越嚴重。中國政府開始討論用提高水價等市場機制來推動節水,比如提高水資源費。你有何更好的建議?
安瀾:一般來說,不能僅依靠市場自發實現節約用水、推動再生水業務發展。其實更需要一些自上而下的舉措,如政府出臺措施或規定,讓全社會更愿意使用循環水。在這一點上不妨借鑒歐盟。歐盟27個成員國簽署了《水框架指令》,為實現節水,27國統一提高了工業用水質量標準,節水降污效果很明顯。歐盟的河流污染率降低,使用再生水的比例提高。
記者:能否介紹一下虛擬水理論?
安瀾:虛擬水其實就是水足跡。和碳足跡一樣,我研究在商品中蘊含的水的數量。比如生產一條領帶的整個流程(從原料到成品)所耗費的看不見的水。比如生產一杯咖啡需要140升的水。要知道人均每天飲水只需要3升。由此可見,生產環節耗水量有多大!如果對工業用水的價格加以控制,那么將有利于減少全球水資源短缺。
當越來越多的企業了解并認識到這一點后,他們才會有意識地節水。在過去3年至4年來,可口可樂等公司開始了解水足跡,關注并盡可能減少水足跡。
更多關于 “虛擬水”創新者安瀾:從碳足跡到水足跡 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