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他針對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難題,引入了產酸發酵微生物生理生態學理論,建立了廢水處理產酸發酵類型的人工控制方法,提出了完全氧化型硫酸鹽廢水處理新工藝。此項研究曾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該研究成果獲中科院專著出版基金資助,擬出版專著1部。該研究成果針對難降解有機廢水的水質特征,將產酸發酵微生物生理生態學研究成果應用于4項建設部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示范工程。他結合我國國情開發出3套適合我國國情高效、經濟、節能的高濃度廢水生物處理集成化技術,建立了相應的專有技術推廣平臺和設備加工制造平臺,并應用于15項示范工程,該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建設部華廈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集成化技術攻克了印染、制藥、化工、發酵等行業排放的廢水處理投資和運行費用高、處理效率低、運行不穩定等亟待解決的難題。目前,已在淮河、太湖、遼河和松花江等流域建立起15項高濃度有機廢水生物處理工程,工程累計投資約1.85億元。該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術著作】
[1]有機廢水發酵法生物制氫技術生產性示范工程(2001AA515030),國家高技術研發(863)計劃,2001~2004
[2]生物質高效制氫反應機理(G2000026402),國家973重點基礎研究項目,2000~2004
[3]廢水厭氧生物處理中硫酸鹽還原菌的生態學研究(599780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0~2002
[4]Wang QH, Narita JY, Ren NQ, et al. Effect of pH adjustment on preservation of kitchen waste used for producing lactic acid. Water Air and Soil Pllution., 2003, 144(1): 405-418
[5]Ren N, Zhao D, Chen X. Mechanism and controlling strategy of the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propionic acid for anaerobic wastewater treatment. Science in China(B), 2002, 45(3):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