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實施的目的與意義(初稿)

時間:2006-12-26 來源: 作者:

    我國水污染形勢依然嚴峻,60%以上的大型湖泊已經不同程度地富營養化,90%流經城市的河流水質惡化,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60%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飲用水。突發性水污染事故頻發,工業廢水處理標準過低、偷排嚴重,城市污水二級處理率不高,水體生態功能持續下降,飲用水安全問題對人民的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水污染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制約因素之一,已經引起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十五”期間,國家和地方在政策、法規、工程、科技和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遏制水環境惡化的趨勢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水污染控制技術與治理工程”的實施也有利地提升了我國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的綜合科技支撐能力,但水污染控制與治理將是一項長期、復雜和艱巨的系統工程,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的重大關鍵技術遠未得到解決,水污染治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薄弱,設備產品制造水平偏低、質量有待全面提高,對水污染治理規劃制訂、工程項目實施和運行管理的技術支撐明顯不足,各級政府實施水污染治理戰略的行政監管能力亟待全面提升,水污染日益嚴重的發展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

    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提出了明確的環境目標。要求到2010年,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到2020年,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國務院要求,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以強化污染防治為重點,加強城市環境保護。到2010年,COD排放總量降低10%,要求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

    我國水污染問題的解決,需要各級政府和企業不斷加大水污染控制與治理設施建設與運行的資金投入,需要依靠科技的支撐作用,建立科學的工作平臺,提升自身的能力,通過重大科技攻關與科技創新,一方面攻克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適合國內實際需求的關鍵技術突破和成套技術方案,另一方面將國家在前幾個五年計劃期間研究和開發的成熟技術進行集成應用,探尋配套技術經濟政策、技術標準、績效平臺和運行監管等方面的創新發展,并與水污染問題突出、亟待解決的區域治理工程規劃相結合,進行系統技術集成和應用,建立城市水污染控制與綜合治理、城市水環境質量綜合改善、飲用水安全保障、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污泥處理處置等方面的流域(區域)城鎮集群示范、城市市域示范和綜合工程示范。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項目實施的目的與意義(初稿)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