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杭州西湖底泥疏浚工程生態效應研究

時間:2006-08-29 來源:杭州西湖水域管理處 杭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作者:吳芝瑛 虞左明 朱廣偉 盛海燕 韓軼才 徐駿 許云臺 姚佳玫

資料來源:杭州西湖水域管理處 杭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摘  要:杭州西湖是一個著名的城市旅游觀光湖泊。在過去的50年,西湖一直被富營養化問題所困擾。迄今為止,杭州市政府先后采用了各種工程措施進行治理,先后完成了環湖截污、局部底泥疏浚、引錢塘江水沖污等工程,耗資數億,為了進一步解決西湖富營養化問題,在進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杭州市政府自1999年開始對西湖實施新的底泥疏浚工程。本文通過對西湖進行底泥疏浚工程前后的沉積物營養物質含量、水質及水生生物群落各主要類群的變化等方面進行研究,評價此次底泥疏浚工程對減輕西湖的營養鹽內負荷、控制湖泊富營養化的效果,探討該工程對湖泊是否存在生態風險及對水生生態系統重建的影響。通過現場監測以及與歷史數據對比分析,獲得了大量疏浚期間以及疏浚前后西湖水域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數據;分析了疏浚前后西湖水體及沉積物理化特征的時空變化、沉積物磷形態的變化、水生生物群落的演替,從生態學角度評價疏浚工程對西湖水域生態系統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疏浚降低了西湖底泥各層沉積物中的有機物、氮和磷含量,尤其是沉積物表層10cm中的有機質、總氮和有機磷含量均有明顯的下降,下降幅度范圍分別為: 63.55 23.25%、64.214.3%、80.4010.37%;大部分湖區沉積物表層10cm中的總磷含量下降43.0354.87%;疏浚后西湖水體與富營養化相關的主要污染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體表現在:水體中高錳酸鹽指數(CODMn)、生化需氧量(BOD5)和總有機碳(TOC)的年平均值分別下降了20.81%、24.60%和14.43%,總磷(TP)、總氮(TN)分別下降了31.70%8%;水體重要營養鹽氨氮、硝酸鹽氮的含量也有顯著下降,分別下降了35%47%;疏浚后水生生物群落指示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有所減輕,水體中浮游植物群落密度、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群落中藍藻比例下降;浮游動物群落的種類有所增加,自養性類群的現存量也有所增加;疏浚后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群落的快速恢復,說明底泥疏浚工程沒有對該群落造成大的負面影響。

Abstract:

關 鍵 字:底泥疏浚;富營養;沉積物;水生生物;杭州西湖

 

下載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