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高錳酸鉀預氧化強化混凝去除綠藻的研究

時間:2013-07-10 來源:環境科學學報 作者:張龍 喬俊蓮 雷青

資料來源:環境科學學報

摘  要:以小球藻為對象,研究不同高錳酸鉀投加量下小球藻胞外有機物分子量的分布、Zeta電位和胞外有機物濃度變化,并觀察細胞結構,探討預氧化強化混凝的機理。研究發現,當高錳酸鉀濃度≤2 mg·L-1時,氧化前后藻液中的有機物組成基本不變,胞外分泌物(EOM)部分被氧化;在預氧化初期,EOM在高錳酸鉀誘導下釋放,胞外有機物濃度升高;藻的表面電位先下降后上升,藻活性由于高錳酸鉀氧化受到抑制,但藻細胞結構保持完整,氧化后生成的MnO2附著在藻細胞表面,增加了藻細胞的比重,有利于后續的混凝沉降除藻。高錳酸鉀濃度≥3 mg·L-1時,細胞壁被破壞,藻液中出現大分子的有機物,胞外有機物濃度上升,Zeta電位下降,這些都不利于后續的混凝除藻。結果表明,當高錳酸鉀投加量為2 mg·L-1,預氧化1 h后,PAC投加量為40 mg·L-1時,除藻效率達到92%,去除效果遠好于直接混凝除藻。

Abstract:

關 鍵 字:高錳酸鉀;預氧化;混凝

 

藍藻、綠藻是水華中常見的優勢藻種(王淑芳,2005),我國湖泊水華的主要優勢藻是藍藻中的銅綠微囊藻,在一些以再生水為補水的小型景觀水體中,則是綠藻占優勢,如北小河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池中的優勢藻為小球藻(周律等,2007)。

當前應對突發的水華事件最主要、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是混凝除藻,但藻細胞自身性質會干擾混凝效果,如EOM 所表現出的陰離子特性(陳灝等,2004),在混凝時易與陽離子型混凝劑形成絡合物,或形成水合離子(Takaara et al。 , 2005),干擾混凝除藻;藻類密度低,混凝后沉淀效果差;此外,藻類新陳代謝分泌的物質附著在膠體表面,增加了膠體的穩定性;且藻細胞活性導致不易形成良好的絮體,影響混凝的效果,這些都不利于藻的混凝去除(Pieterse et al。 , 1997; Henderson, 2008)。 目前,化學預氧化混凝是含藻水處理中常用的工藝(Bernhardt et al。 , 1991; Bernhardt et al。 , 1994)。

………………

全文下載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