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加快村鎮治污,保護水源,促進新農村循環用水

時間:2008-06-16 來源:北京市水務局農水水保處 作者:楊進懷 劉春明 朱銘捷

資料來源:北京市水務局農水水保處

摘  要:本文從北京農村污水排放現狀普查、治理方式探索以及北京市今后一個時期污水治理的思路探討等方面,介紹了北京市通過農村治污,保護水源,改善農村水環境的有益嘗試。

Abstract:

關 鍵 字:農村; 污水治理; 水源保護

 

2.3 在平原區推進新農村循環水務建設

    根據村鎮不同特點,采取分散處理、集中處理和接入城鎮市政管網等模式對農村污水進行處理,中水就地用于農業、綠化灌溉和水環境用水,實現一水多用、循環利用。

    以房山區牛家場村為例,該村共104戶,397人。該村原來沒有排水管網,污水任意排放,嚴重鄉村水環境。20063月,結合新農村建設,牛家場村對排水系統進行了改造。實施過程中注意做到污水治理與農村改廁相結合,農戶院內建地下集水池,收集生活用水,經沉淀后沖洗廁所,然后經污水管線進入村內小型污水處理廠,利用MBR技術對污水進行處理,處理后的再生水用于澆灌綠地、花卉。工程實施后,在牛家場村建立了污水收集、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節水灌溉4大系統,體現了“一水多用、循環利用”的用水宗旨。

2.4 實施新農村試點村污水治理工程,開展農村治污研究

       2006年,北京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共涉及13個區縣,78個行政村,3.45萬戶,12.6萬人。2006年北京市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污水處理工程主要采用分散處理、集中處理和接入市政管網三種模式。污水處理采用工藝主要包括生物接觸氧化、生物轉盤、厭氧生物濾池、濕地、MBR、E-CASS、A/O+土地處理等7種工藝及組合。

       2007年、2008年北京市水務局組織專家和科研單位對2006年新農村治污情況進行了后評估。對適宜農村的污水治理模式、污水量計算、處理工藝選擇、處理規模的確定、污水設施運行管護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總結其中成功的經驗,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這為北京今后農村污水治理規劃、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3 北京農村污水治理成效

    截至2007年年底,通過山區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2006年新農村試點村污水處理工程等項目共建設了437處村級污水處理設施,涉及135個村,設計污水處理能力2.59萬噸/天。此外,北京郊區衛星城以下已經建成32座鄉鎮集中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規模11.44萬噸/天。

    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按照村鎮兩級污水處理設施的實際運行規模進行估算,全年可以減少COD排放1260噸,總氮90噸,總磷18噸,這些污染物的減排能夠有效保護地表水體,減輕對水體富營養化的威脅。

    通過農村治污,實現了污水的集中收集處理,改善了農村的生活環境,推動了新農村“由表及里”的變化。推動“三農”發展,為民俗旅游提供了支撐。按照市政府確定的“暖起來、亮起來、循環起來”工作的要求以及“飲水安全、用水計量、節水高效、雨洪管理、中水回用”的新農村水務建設20字方針,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污水處理工程中有30個村同步實施了再生水回用工程。7座運行的鄉鎮污水處理廠采用MBR、A2O等較為先進的污水處理工藝,出水水質較好,可用于灌溉、綠化、道路壓塵、河道生態補水等,促進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4“十一五”時期新農村治污目標及工作思考

4.1 “十一五”時期新農村治污目標

    《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確定了“十一五”期間新農村建設的環境治理目標:重點要對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和道路進行四位一體的綜合整治,要初步實現垃圾清理有序化、污水無害化、廁所衛生化。到2010年農村的污水處理率要達到50%,其中重點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要達到80%。

4.2 下一步農村治污工作思考

1、分級分類,調整布局。北京農村治污工作要突出重點。以水源地、民俗旅游地區以及人口密集的村鎮發展中心區為重點,加大水源地的治污力度,保證水源安全,為農村地區旅游產業發展保駕護航,提供優美環境。 結合節能減排工作,做好人口密集的村鎮發展中心區治污,實現考核達標。

    在工程實施上,在科學論證、統一批復工程方案的基礎上,先期可結合道路、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管網工程,根據污水收集的數量及水質對處理工藝及規模進行評估、論證,方案無誤后組織實施處理站工程。

2、因地制宜,選擇工藝。農村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山區平原、村大村小、人多人少、旅游地和非旅游地以及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水量多少及污水性質因地制宜的科學選擇工藝。對一部分村莊而言,改廁就是適宜的污水處理形式。

    應進一步對我市農村地區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條件、處理規模的確定、處理工藝的選擇等內容進行研究。按照不同區域、不同功能定位、不同發展階段確定是否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根據區域功能定位及出水用途、去向確定處理工藝;根據農村地區生活用水定額及用水習慣科學確定建設標準及規模。

3、市區兩級,分級負責。要進一步對市、區兩級支持的內容進行研究,市級以支持工程設施建設為主,設施運行由區縣、鄉村負責,區縣及鄉村要切實加大投入。對于無法落實運行費的村莊,污水處理設施可主要以改廁為主。

4、研究運行管護機制。市發改、財政、農委、水務、環保等部門要共同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護機制進行研究,落實污水處理設施運行保障機制,鼓勵區縣、鄉鎮探索長效運行機制,創造經驗,關鍵是建立適合當地的治污模式,確保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能正常運行,發揮工程作用。

上一頁 頁碼:[<< 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