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我國可持續發展中的城市污水深度處理

時間:2008-06-16 來源:石家莊經濟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研究所 作者:呂繼東,呂科建

資料來源:石家莊經濟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研究所

摘  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出發,城市污水經過深度處理可作為再生資源加以利用,是緩解水資源危機和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有很重要意義。并對當前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建立節約型社會”有積極的作用;诖,本文總結了我國污水深度處理的現狀,結合實例分析了污水資源化存在的問題,并介紹一種污水深度處理新工藝、新技術——臭氧技術。

Abstract:

關 鍵 字:可持續發展;污水資源化;深度處理;臭氧技術

 

石油廢水→隔油→汽浮→生物處理→過濾→活性炭→殺菌→脫氧→回用。

5污水深度處理新技術、新工藝——臭氧技術

上述常用的城市污水處理回用技術主要側重于水中懸浮物的去除,對二次出水中的色度、臭味以及殘留有機物等去除效果較差。色度、臭味是人們在使用水的過程中非常重視的感觀指標,而殘留有機物影響水的生物穩定性。因此,出水中這些物質的殘留物將會成為阻礙污水回用的重要因素。

臭氧(O3)是一種強氧化劑(E=2.07V),可以選擇性地進行脫色除臭,改變有機分子大小或結構,提高有機物的可生化性,同時又是一種廣譜高效滅菌劑,與氯氣相比消毒副產物的危害小得多。臭氧氧化技術有望在污水回用的處理工藝中得到應用,成為改善出水水質的有力保障。

臭氧強氧化工藝是將快速混合接觸氧化、微絮凝、泥渣分離、浮油氣浮分離集中為一個處理系統,其既可氧化分解去除微小的有機物、膠體雜質、腐植酸,又能去除水中污染的浮油及藻類微生物和各類細菌、鈍化病毒等。臭氧在含有高溶解有機碳(DOC)的水源使用時,可防止生物大量繁殖,抑制藻類生長的能力,使水中微生物的長勢和消毒副產品(DBP)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以及在水藻繁盛季節臭氧的使用可保持水體的生物學穩定性,增強水體的自凈功能。臭氧強氧化工藝中的主體設備—臭氧發生器的氣源采用氧氣源,臭氧強氧化工藝系統設備采用PLC自動控制。

污(廢)水經格柵或毛發聚集器和格網及可調布回水器等,去除樹葉及纖維類雜物后自上部重力(或提升)流入調節池(兼預氧化池)或接觸氧化池內,臭氧通過置于池底部的孔隙小于40цm的釋放器將臭氧化氣體擴散成微小氣泡,使原水和臭氧在紊流狀態下快速而均勻地混合,將水中的大分子鏈有機物分解成小分子鏈有機物和疏水性無機物,同時改變疏水性無機物的電荷,加速疏水性無機物的聚集沉降,形成早期絮凝體,經調節池接觸混合氧化后的污水,由堰板導流室流入懸浮沉淀分離區進行泥渣分離,在分離區內設置斜板,使泥渣沉淀面積大幅增加,從而提高了分離效率,大大降低出水濁度;由于過水斷面尺寸擴大,流速降低,尺寸較大的顆粒直接在池體上部沉淀,進行泥水第一次分離,從而減輕了斜板沉淀的泥渣負荷,有利于其沉淀效率的提高,較小的泥渣顆粒隨水流進入斜板沉淀區進行泥水第二次分離。斜板沉淀區分離出的泥渣由中心集泥斗收集,集泥斗內的泥渣借助池水靜壓,通過池底排泥管排到池外污泥井;經兩次泥水分離后絮體密度較小的處理水,進入二次強氧化接觸區與釋放器放出的臭氧微型氣泡相遇,使絮體密度較小的SS結成大而密實的絮凝體。并快速分離,殘留的微粒與釋放器放出的大量臭氧微細氣泡相混合、粘附,使前二次泥水分離過程中未被去除的細微顆粒及油珠粘附于氣泡上,造成整體比重小于水的狀態,并依靠浮力使其上浮至水面,在分離室時進行第三次泥水分離,臭氧首先將溶解于污水中的含碳有機物氧化去除,同時有效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磷、重金屬、細菌、藻類、浮游生物及其它病原菌等。同時脫色除嗅并取代加氯,獲得良好的清水,清水經出水管提升外排。剩余臭氧由設置在池頂的尾氣處理器吸收、分解后排入大氣中,而且臭氧經尾氣處理器處理還原后的氧氣排入大氣中,增加空氣中的氧含量,使周圍環境的空氣更清新。傳統觀念只把臭氧作為一種消毒劑,而低溫等離子臭氧強氧化水處理工藝把臭氧作為一種強氧化劑,能有效去除無機物和有機物污染,同時不產生二次污染,與傳統生化法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見下表: 

2 低溫等離子體臭氧強氧化工藝與傳統生物工藝的比較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