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剩余污泥減量化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的原理及其在農村水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時間:2008-06-13 來源:清華大學化工系生物化工研究所,北京 作者:邢新會,于安峰,周育楠,初里冰,馮權

資料來源:清華大學化工系生物化工研究所,北京

摘  要:摘要:廢水的好氧生物處理中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是大量剩余污泥的產生。隨著我國污水量的增加和水處理率的提高,剩余污泥的產量必將大大增加,如果處理不當,會引起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為了解析好氧-厭氧耦合條件下剩余污泥減量的機理,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構建了易于采樣分析的好氧-厭氧反復耦合模型實驗體系,通過對該體系長時間的連續運行.

Abstract:

關 鍵 字:好氧;厭氧;剩余污泥;污泥減量;廢水處理;農村

 

    對水質的分析均采用標準方法[7]COD采用重鉻酸鉀氧化法,消解爐為CR3200(德國WTW公司);T-N采用Kjeldahl-N測定;T-P采用鉬銻抗分光光度法;MLSS以及SS采用稱重法測定。

    采用Nikon Y-FLNikon, Japan)顯微鏡觀察污泥膠團形態以及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數碼相機為SPOT系統(Diagnostic, USA)。采用日立S520掃描電鏡(Hitachi Co., Japan)更加深入地觀察細菌的形態。

    蛋白質測定采用考馬斯亮藍G250[8]。蛋白酶酶活采用改性酪蛋白作為底物[10]。

    對水相有機物的分子量分布測定采用凝膠排阻色譜,凝膠柱選用TSK-GEL G2000SW,流動相為0.1M磷酸緩沖液(pH6.8)和0.1MNa2SO4溶液,采用二極管陣列檢測器進行分析,波長范圍為190-600nm。

    水相中的有機酸采用HPLC測定。色譜柱為Shim-pack SCR-102H,以5mM的高氯酸作為流動相,采用示差檢測器進行檢測。

2 結果與討論

2.1 COD去除以及污泥產率

       2所示的是在450天的連續運行中,反應器的出口以及進口的COD變化情況。由于進水測定的是進水管出口的COD,盡管定期清洗,但在進水管以及廢水儲罐中還是會有一些微生物生長,導致進水COD存在波動。盡管進水有一定的波動,但是反應器出水一直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在進水平均COD650mg/L時,出水COD平均為50mg/L,COD平均去除率為92%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 下一頁 共7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