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節能生態型鄉村污水處理技術探討

時間:2008-06-12 來源:北京市水利科學研究所 作者:黃炳彬 何春利 吳敬東 葉芝菡 易作明 常國梁

資料來源:北京市水利科學研究所

摘  要:本文在分析當前我國農村特點基礎上,綜合運用水解沉淀池、人工濕地、土壤滲濾等技術,提出了七套適宜于農村污水處理的節能生態型鄉村小型污水處理工藝組合模式,并分析了各自特點,將為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推廣提供有益參考。

Abstract:

關 鍵 字:節能;生態;鄉村;污水處理;濕地;滲濾凈化

 

    厭氧反硝化技術:有機氮、氨氮經氧化轉化成無機氮后,僅完成脫氮的一個環節,通過反硝化將氮素最終轉化為氣態氮回歸大氣才能得到完整的脫氮效果。厭氧生物濾池是一種理想方案,選擇適宜的生物填料以促進微生物繁殖及流態控制是重點。當前熱門研究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藝通過控制減少中間反應環節,也可達到節能高效目的。

    吸附除磷技術:采用絮凝劑進行除磷,操作復雜,投資大;選擇適宜的生物富聚、物理過濾、填料吸附等措施更為經濟。

3、生態節能型污水處理工藝組合模式

    利用2中分析的各種技術措施,結合污染凈化理論,可組合獲得多種節能生態的小型污水處理工藝模式。

    前處理工藝:厭氧水解沉淀池是一種理想的節能前處理工藝,可適應高濃度污水,通過結構設計,可達到沉淀過濾懸浮物、調蓄均化波動來水、利用生物填料促進有機質水解等作用,且剩余污泥量少,管理簡單。對后續工藝具有良好的減負和沉淀過濾作用。厭氧水解沉淀池還可考慮與無土栽培結合,利用浮床技術實現池面經濟作物種植;蚺c沼氣池結合。

強化凈化工藝:

1)梯級跌水曝氣潛流濕地模式

    水平流或垂流濕地單純靠植物輸氧,其輸氧能力有限,難于滿足污水耗氧需求,利用水位勢能,通過分散水流滴落,充分與空氣摻混,同時利用粒料表面積加強水與空氣接觸,達到充氧目的。

    潛流濕地內填料表面微生物是濕地水質凈化的主力,富氧來水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有機質、氨氮等得到有效氧化,濕地單元后端多處于厭氧狀態,則有利于厭氧反硝化,污染物濃度大時尚需采用多級濕地單元,有效促進碳、氮的脫除。

    濕地內植物則通過發達的根系,為各種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同時通過植物吸收達到凈化效果。一般而言,通過濕地植物吸收的污染物量占來水總污染物量的比例非常有限。

    一種濕地填料要兼顧碳、氮、磷的同步高效大水量祛除一般存在較大困難,根據不同污染物在不同環節選擇不同填料是適宜的。

2)表流濕地+潛流(垂流或水平)濕地模式

    可根據場地、資金、出水要求、景觀等條件,設計以表流濕地為主或以潛流濕地為主。前者具有投資省,生態景觀效果好,但需較大占地面積;后者投資相對增加,但占地面積可顯著縮小。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