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軟核硬殼球形濾料應用于曝氣生物濾池的實驗研究

時間:2008-06-12 來源:青島理工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 作者:戴長虹,吳然然

資料來源:青島理工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

摘  要:本文以新研制開發的軟核硬殼球形濾料為生物濾料,進行了曝氣生物濾池處理生活污水的實驗研究?疾炝嗽摓V料的掛膜情況,探討了不同的氣水比和水力負荷條件下對生活污水處理效果的影響。

 

Abstract:

關 鍵 字:濾料;曝氣生物濾池;掛膜;氣水比

 

    本實驗中曝氣生物濾池采用上向流設計,污水和空氣均由下部進入、頂部出流。污水經水泵泵入高位水箱,水箱內設一浮球閥控制水泵的開與關,為恒位水箱;高位水箱出水管接濾池的進水口,濾池進水流量由閘閥調節,每天用量筒和秒表校核水流量4次?諝庥蓺獗霉娜,通過設在濾池底部的曝氣頭均勻進入濾池予以充氧曝氣。反沖洗時,關閉進水閥門,開啟反沖洗閥門,流量由轉子流量計計量,反沖洗水由濾池底部進入,與此同時調解氣體流量計控制空氣流量,進行氣-水聯合反沖洗,反沖洗出水經反沖洗出水管流出。反沖洗完畢后,再重新開啟進水閥門開始濾池下一個周期的正常工作。

3實驗結果與討論

3.1掛膜

    本實驗曝氣生物濾池的掛膜啟動采用接種掛膜的方式,即先接種活性污泥然后再進行連續流培養的方式。實驗所用接種污泥取自污水處理廠二沉池的回流污泥,首先將取來的接種污泥與待處理的生活污水按1:2的比例混合,然后將其注入裝有濾料的生物濾池中進行悶曝,保持曝氣量20L/h。每天要停1-2小時的曝氣,以排出部分上清液,再添加適量的生活污水。這樣連續悶曝2天后改為小流量進水,保持氣水比在7:1-10:1之間。系統連續運行5天左右可發現濾池下部出現淡黃色或黃褐色的絮體,顯微鏡觀察發現有草履蟲、藍藻、鐘蟲和大量的絲狀菌等微生物。掛膜期間對理化指標進行分析,在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別達到70%60%以上時,認為曝氣生物濾池掛膜結束。實驗結果見圖3、4。

3 掛膜期間COD濃度及去除率的變化

4 掛膜期間氨氮濃度及去除率的變化

3.2氣水比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