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動態膜生物反應器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設計探討

時間:2008-06-12 來源:東南大學市政工程系 作者:馬強 傅大放 熊江磊

資料來源:東南大學市政工程系

摘  要:根據農村地區污水的水量水質特點和分散式處理要求,提出了以動態膜生物反應器為核心單元的污水處理工藝,介紹了適合于100戶、60戶、20戶三種農戶類型的污水處理設施的主要工藝參數、構筑物要求、技術經濟指標等設計經驗。運行一年的實際工程效果表明,該技術適合于遠離城市污水管網的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

Abstract:

關 鍵 字:動態膜生物反應器;分散式污水處理;新農村建設

 

    每戶農戶均設置化糞池和格柵,出水匯入污水處理裝置。其中A型裝置設置調節沉淀池,池容為40m3,停留時間達到1dB型和C型水量較小,反應器本身可以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因此不設置調節沉淀池。

DMBR反應池

反應池

       A型和B型裝置以A2/O方式運行DMBR,以實現生物好氧處理和氮磷的去除。池體按1:1:2依次分割為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其中厭氧池主要用于釋磷,兼有反硝化功能;缺氧池主要用于反硝化;好氧池主要用于硝化和生物好氧處理反應,動態膜組件就設置在該池,同時在其末端設置回流管回流至缺氧池末端。為實現磷的去除和保證系統正常運行,在好氧池末端設置污泥沉積區,定期地將該區收集的污泥部分排放,部分回流至厭氧池始端。C型裝置不設置厭氧區。

反應池參數設計

A型和B型反應池主要設計參數如下:

    停留時間:厭氧池和缺氧池,停留時間均為6h;好氧池停留時間為8h;

    池體:一體化池寬度為3m;厭氧區和缺氧區有效水深均為3m,長均為2.8m,有效池容均為25.2m3;好氧區有效水深為3.5m,總長為3.2m,有效池容33.6m3,其中污泥沉積區長度為0.4m 在實際應用中,應在滿足停留時間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根據現場的高程和可以利用的場地確定合適的池體尺寸。

MLSS3g/L,污泥沉積區排泥濃度:9g/L

污泥齡:20d;

排泥周期:每16日排泥9m3;

排泥方式:環衛車清運至沼氣池或堆肥;

內回流比:200%;

污泥回流比:100%

    曝氣:曝氣的主要作用是有機物去除、硝化反應供氧和沖刷膜表面以控制膜污染。其中反應所需曝氣量根據污染物的量計算。A型、B型和C型供氣量分別為:30m3/h、16m3/h5m3/h。當膜通量低于15L/(h·m2)時,需將曝氣量擴大至常規量的5-6(150m3/h80m3/h25m3/h)以沖刷膜表面,進而達到控制膜污染的目的。

       C型裝置去掉了厭氧區,污泥回流比為300%,排泥方式為每4日排泥2m3,其余參數與A型和B型的參數一致。

動態膜材料及膜組件結構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