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料 >>

硅殼生物固定化短流程污水處理技術

時間:2008-06-11 來源:南京嘉慶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陳華華

資料來源:南京嘉慶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在我國,隨著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越來越多的污水處理后達標排放。近年來,大型污水處理廠建設數量相對減少,而中小型污水廠則越來越多。如何搞好中、小型污水處理廠是近幾年許多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比較關注的問題。本文主要介紹了南京嘉慶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研發出的硅殼生物固定化短流程污水處理技術的工藝原理、技術可行性及在中小型城鎮污水處理廠中的應用優勢,以供大家參考。

Abstract:

關 鍵 字:硅殼生物;固定化短流程;污水處理技術

 

四、A/O+硅藻土工藝簡介

        A/O+硅藻精土強化新工藝是利用硅藻土處理技術對傳統A/O工藝的改進。用硅藻土處理池取代了傳統工藝中的二沉池,首先提高了固液分離效率,降低了占地和投資;其次,該工藝不僅發揮了硅藻土對污染物的吸附、絮凝、過濾去除作用,還充分發揮了微生物載體的作用,提高生化處理效率,減少生化停留時間及構筑物體積。與傳統的A/O工藝相比,具有處理效果好、投資費用省、運行費用低、占地面積少等優點。

    此外,該工藝技術在污水處理中還有以下特征:

1、根據污水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反應器中微生物濃度越高,則所需的反應時間越短,所需的反應器容積越小,從而利于降低處理設施的工程投資和造價。傳統的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中,其曝氣池中混合液的濃度(以MLSS表示)一般在30004000mg/L,且處于完全混合的懸浮生長狀態,因而當負荷提高或濃度過高后將造成生物量的流失問題或泥水分離困難而嚴重影響處理出水水質。而當采用A/O接觸氧化+硅藻精土強化處理技術后,反應器中的微生物濃度將大大提高。由于微生物以附著形式在載體表面生長,其生物量濃度可達到2100030000mg/L。是傳統活性污泥法的710倍。

2、硅藻精土固定化微生物由于其生長在不溶性載體表面,其密度遠較水大,且微生物處于高度密集狀態,因而易于與水分離,利于微生物的截留和重復利用,實現了水力停留時間和固體停留時間的分離,大大簡化了傳統工藝中所需的污泥回流和沉淀分離設備,并大大減少處理出水中SS的濃度,利于提高出水水質。

    固定化微生物良好的固液分離性能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還使得反應器保持高濃度低生長速率的微生物成為可能。如硝化菌屬于增殖速度較低的微生物,達到較高的濃度不僅需要嚴格控制進水基質的營養比例,同時還要控制足夠的污泥齡。若采用固定化方法將其固定,則可大大降低其流失量,同時依靠載體表面提供其足夠的對數增長期,從而利于其富集生長。

3、通過這種方法固定化的微生物,由于其高度密集以及被硅藻精土粒子所覆蓋,因而當含有毒有害物的污水與之接觸時,由于高度密集的強抵抗能力及覆蓋物的阻擋作用,削弱了有毒有害物對微生物的沖擊作用,使反應器工藝運行的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

其典型的工藝流程見下圖

 

A/O+硅藻精土新工藝流程框圖

    傳統的A/O工藝是在一個反應池中劃分為厭氧區和好氧區,只設一個終沉池,碳源物質由污水提供,既節省了外加藥劑,又利用了反硝化過程去除了一部分污水中的有機物,節省了能耗。雖然A/O工藝在去除有機物的時候能一定程度上去除磷氮,但很難同時取得好的除磷脫氮效果,而且反應池容積較大,投資費用較高。而當A/O工藝與硅藻精土結合成一個組合工藝,就彌補了雙方的不足。

    本工藝中A/O段厭氧池的水力停留時間為2.3h左右,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時間為5.0h左右。好氧池一般采用接觸氧化工藝或生物浮動床工藝。

       A/O+硅藻精土工藝主要工藝參數如下:

1)厭氧池:

水力停留時間:2.3h左右

2)好氧池:

污泥濃度:8000mg/L(包括懸浮污泥和填料附著的微生物)

污泥負荷:0.32kgBOD5/kgMLSS·d

水力停留時間:5.0h左右

氣水比:101

最低設計溫度:13℃

混合液回流比R200

3)硅藻土處理池:

水力負荷:1.33m3/m2.hr

水力停留時間:2.33~2.50hr

硅藻土投加量:2050mg/L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