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應優先用于城市景觀補水 可降低用水成本
時間:2015-04-07 09:03:35 作者:蔣效軍 來源:中國環境報
近年來,江蘇省蘇州市在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強化了污水處理廠建設,環保部門從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出發,要求各市政污水處理廠配套建設一定比例的中水處理系統,目前此項工作已得到較好落實。但是已建成的中水設施在實際使用中存在很大問題,并未真正達到中水回用的預期目的。因此,需要對中水利用問題重新審視。
中水實際使用量不到處理能力的15%,傳統的企業化中水利用方式無法支撐現有的中水處理工作
據統計,目前蘇州中心城區內污水處理廠總規模已達150萬噸/日,配套的中水處理能力約為14萬噸/日,但中水實際使用量僅為兩萬噸/日,不到處理能力的15%,每天有12萬噸的中水處理能力處于閑置狀態,以400萬元/萬噸的中水建設成本計,約5000萬元的投資沒有發揮作用。
現在蘇州中水的實際用途主要為污水處理廠自用、市政綠化澆灌和周邊個別企業冷卻用水,中水利用并未得到相關企業的積極響應,建設中水處理設施、加強中水利用的目標未能實現。
據本人調查,蘇州中水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來自需求不足,規劃、政策缺位三方面。
在需求上,由于區域產業結構和城市規劃布局的特點,本地區需要大量中水的企業不多,傳統的企業化中水利用方式無法支撐現有的中水處理工作。
在規劃方面,蘇州市尚未制定明確的中水利用規劃,因此中水管網難以布局和建設;中水的用途也不明確,導致污水處理廠難以有針對性為企業提供符合不同要求的中水。
同時,蘇州缺乏對中水生產和使用的扶持政策。因此,生產的中水性價比不高,相關企業普遍缺乏使用中水的內在動力。
基于這些原因,中水利用最大的障礙在于沒有合適的用戶,運行沒有相應的資金支持。由于中水利用工作困難重重,目前各污水處理廠均對中水處理感到困惑,設備長期閑置不僅浪費了投資,而且還會加劇設備老化和失效,維護成本也難以攤消。
成本可控制在0.3元/噸左右,每年的資金投入約為1500萬元,這一投入可實現明顯的減排和凈水效果
經過深度處理的中水水質指標大大優于污水處理廠的普通尾水,其中COD指標下降約60%,懸浮物指標下降80%。以現有中水能力計算,如果全部達產,即使空排全年也可減排COD1500噸,懸浮物700噸,這對于減排壓力巨大的蘇州來說十分難得。
由于中水的一些重要指標已優于市區河道的實際水質,如果將其作為景觀補充水直接排放就可起到稀釋污染作用。因此,在企業化中水利用難以有效推廣的現狀情況下,利用中水作為城市景觀補充水不失為一種值得考慮的替代方案。
通過中水的稀釋作用以及水量補充帶來的流動性加強等作用能夠有效改善部分河道水質,起到一定的凈化作用。通過政府購買中水可解決資金來源問題,使中水處理設施能夠正常運行,降低排污總量,起到有效的減排作用。
根據對部分污水處理廠的調查,中水處理成本隨要求不同而變化,如果用作景觀水可降低消毒要求,則成本可控制在0.3元/噸左右。依此計算,如果政府以景觀補充水用途統一購買中水,每年的資金投入約為1500萬元,這一投入可實現明顯的減排和凈水效果。
如果將中水利用要求明確為景觀用水,還可對相關處理設施進行改造,強化對于氨氮和總磷的處理,從而進一步提升景觀用水質量,更好地解決蘇州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
因此,政府部門可以考慮統籌制定城市中水系統規劃,為今后此類項目明確發展方向、預留發展空間。同時,政府應對購買中水作為景觀補充水方案進行專題研究,從環境、經濟、規劃、景觀和水利等角度綜合論證其可行性。
作者系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環保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