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警惕污染與產業向中西部地區共同轉移
時間:2015-04-03 09:47:53 作者:李成剛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今年兩會上,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中,將騰格里沙漠污染治理工作列為今年開展民主監督的一項重要內容。把一個具體事項作為民主監督內容在全國政協工作報告中提出來,這是歷年來的首次。
2014年9月,騰格里工業園區企業廢水排放污染問題經媒體曝光后,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人對這一事件都進行了專項批示。事件發生后,對騰格里污染問題的追責,內蒙古從自治區環保廳到工業園區負責人,有20多人受到記過、撤職等黨紀政紀處分;寧夏回族自治區對中衛市環保局長、副局長、環境監察支隊長、副支隊長也予以免職、行政記過和行政撤職等處分。
事實上,騰格里污染問題只是西部地區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中,高耗能、高污染等問題一并向西部轉移的普遍現象的冰山之一角。今年1月,亦處騰格里沙漠邊緣的寧夏中衛開發區水庫“晾曬”污水的航拍視頻被財新網曝光,在中央嚴肅整治騰格里污染的同時,新的污染卻仍在進行;2月,網絡媒體曝光甘肅靜寧因上游隆德縣淀粉企業多年連續排污,造成13萬人口賴以生存的飲用水源遭受嚴重污染,自來水無法飲用。
諸如此類的環境污染問題頻繁被媒體曝光。2月13日,環保部向社會公布的1月份13起重點環境案件處理情況中,就有5家企業涉嫌利用晾曬池排污,有8家企業地處西部。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將之稱為“污染上山下鄉”。陳吉寧兩會期間在記者會上坦陳,中西部的發展明顯在提速,未來幾年,是中西部地區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中西部地區2020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期,更是開發與生態環境矛盾的加劇期。“我們要避免在中西部地區出現個別在東部地區出現的那種發展與保護之間矛盾沖突非常大的問題”。
對騰格里污染整治問題,記者日前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采訪時了解到,中辦督察組3月底剛剛離開,對騰格里工業園區環境污染問題整治工作的督查情況進行反饋時,在充分肯定當地政府對騰格里工業園區環境整治工作的同時,也提出了整治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繼續深入推進整治工作的意見建議。阿拉善盟委書記云喜順對記者表示,騰格里工業園企業污染問題的發生,固然有客觀因素,但根源還在地方政府本身。
因為騰格里污染事件,內蒙古阿拉善盟感到了“痛”,痛定思痛才有深刻反思。但一個普遍現象是,西部地區在承接東部轉移和招商引資過程中,出于地方經濟落后的原因,為了發展不敢“挑肥揀瘦”,往往使得重污染企業有了容身之所。與此同時,西部地區地廣人稀,土地荒涼,一方面排污企業重視不足,總覺得反正是沙漠荒地,排點污水也沒啥大不了的。另一方面社會監督力量薄弱,都是荒漠無人區,企業排污也相對較難被人發現。在這樣的情況下,“污染上山下鄉”變成了難以根治的痼疾,正如甘肅靜寧飲用水污染事件,當人們發現問題時,已經為時已晚。
污染向中西部轉移的普遍性和嚴峻性已經引起中央政府重視,全國政協工作報告中將這一項具體事情列為民主監督項目既是一個例證。環保部門也應進一步對此問題進行廣泛摸底和調查,預防、根治在產業轉移中夾雜的污染轉移問題。否則,在西部自然環境艱苦的地區進行污染治理,將付出比東部地區更加昂貴的費用和更加龐大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