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關注:陳吉寧部長召開新聞座談會問計環保

時間:2015-03-02 09:10:00 作者:呂望舒  來源:中國環境報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1日召開媒體座談會,專門聽取新聞界對當前環境形勢、環境宣傳工作及如何加強互動合作的意見和建議。20家中央、都市和網絡媒體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

參會媒體記者發言踴躍。大家表示,在當前嚴峻的環境形勢下、在社會公眾高度的關注下,環境保護部近年來第一次舉行與新聞媒體的深度懇談是十分必要的,體現了新班子務實、開明的工作作風,大家熱烈期待。

記者們就嚴峻的環境形勢發表了看法。他們表示,作為普通公民的一員,這些年都切身感受到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水、土壤都出現嚴重問題,并且直接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區域環境的優劣,已經影響到公眾對就業和居住的選擇,公眾用腳“投票”,對嚴重污染地區說“不”。一些環境問題已演化為群體性事件,迅速提升了公眾對周邊環境的警惕性和敏感性,上升為影響區域產業布局的重大問題。在二、三線城市及縣域、農村,工礦污染、垃圾處理、飲用水水源破壞等問題十分突出,發展和治污矛盾尖銳。這些都說明,環境保護形勢緊迫、任重道遠,需要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盡快扭轉惡化局面,否則,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后果。其次,環保部門在執法中給公眾最深的印象就是處罰輕或者處罰無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消極執法或行政執法不作為情況依然普遍,對環境污染熟視無睹、不聞不問的現象依然存在。執法力度與形勢的需要相差甚遠,未批先建的重化工項目沒有處罰,該關停的污染企業也沒有關停,環境治理的壓力還沒有真正傳導到基層。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環境執法權、監管權還沒有用好用足,對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震懾力、約束力不夠。各地區之間、各級環境執法機構之間的執法工作不平衡,執法力度差異大,執法的軟、硬件還缺乏堅實的基礎。同時,公眾環境意識仍需提高。如最簡單的垃圾分類,實施了很多年,仍收效甚微。環境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道德問題,這就需要在政府主推、媒體引導下,進一步提高公眾環境意識和道德水平。

記者們認為,雖然環境狀況不容樂觀,但治理環境污染的合力正在形成。從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再到今年1月1日新《環保法》的實施,各地“GDP至上”的發展觀正在發生變化,可以說現在正是環境質量改善的重要節點。他們建議:一是真正用好新《環保法》這把“利劍”。要讓新《環保法》中的“按日計罰”、“查封扣押”、“停產限產”,甚至“行政拘留”等強有力的手段發揮效力;要讓新法對環評事中、事后管理強化落實到位,做到讓重污染項目“補了票也上不了車”、要讓公眾切身感受到環境可以變好、污染可以治理。二是重視建立部門間、地區間聯動機制。要加大和其他部門的聯動、溝通、協調力度,共同治理環境污染。三是加大公眾參與力度。通過廣泛宣傳,讓公眾了解我國現階段經濟規律和環境規律,全面、正確理解環保工作。一些環境敏感問題,比如PX、垃圾焚燒、核電站等都需要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用最有效的方式與公眾溝通,消除信息盲區,為公眾解疑釋惑。

記者們談到,環保工作與社會經濟發展和千家萬戶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公眾常態性關注的公共議題和熱點話題,環境宣傳應該充分體現為公眾服務的理念。一是加強正面宣傳。應從環保改革實踐和一線執法監管工作中,設置既能體現環境發展和改革方向,又能引起公眾關注和共鳴的公共議題。二是注重開放透明。應定期舉辦回應環保熱點的例行發布會,一些司局負責人應積極接受記者采訪,及時披露權威信息,避免小道消息到處傳播。三是改進宣傳方式。要科學真實、通俗易懂,用群眾能看懂的形式和語言開展宣傳,避免專業術語化、刻板教條化、數據堆砌化、語焉不詳化。

記者們還就環境保護部如何加強與媒體互動談了看法:一是充分認識新聞媒體對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環境保護從最初的邊緣話題到今天的重中之重,強大的輿論宣傳作用功不可

沒。希望環境保護部能夠堅守這一點。二是新聞媒體與環保部門既是業務合作單位,同時也是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的關系。如果媒體刊發了批評性、監督性報道,環保部門要有虛心接受和認真對待批評監督的“雅量”。三是建立報道溝通策劃機制。在出臺重要政策或發布重要新聞時,應提前與媒體進行溝通策劃。同時,推動環境新聞發言人專職化,切實加強突發環境事件的溝通互動。四是主動適應媒介融合時代要求。大數據、微信平臺、移動媒體交互式傳播,都是現在“時髦”的傳播手段。建議環境保護部進一步加強新媒體工作。

陳吉寧一邊仔細傾聽大家發言,一邊認真記錄,并不時就一些共同關注的問題交換意見。

陳吉寧表示,中央對環保工作新的要求和當前嚴峻的環境形勢,迫切需要我們集中各方面的智慧,拿出一個好的設計圖和施工圖,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努力改善環境質量,朝著習總書記提出的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目標不斷前進。

陳吉寧說,剛才有的記者談到了柴靜制作的紀錄片已成為手機朋友圈中熱議話題,從中我們看到了公眾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體會到公眾對改善環境質量、維護身體健康的熱切期盼,這對于喚起全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和環境自覺,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努力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反映了在新媒體時代,政府、媒體及公眾之間如何互動,應通過媒體,積極傳播環境信息,贏得公眾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支持和自覺參與。

他說,座談會上大家從媒體角度談了很好的意見,我聽了很受啟發。結合大家的意見和建議,我考慮,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主要做好這樣幾件事:一是全力貫徹落實好新《環保法》。重點要加強對地方政府的監督,督促地方政府切實負起責任;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加大對違法企業的查處力度;加強執法管理,進一步明確執法責任,有效預防隨意執法、粗放執法等不作為、亂作為現象;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切實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舉報權。二是精心編制好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笆濉杯h保規劃的主要思路將緊緊扭住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實施質量和總量雙管控,加強和完善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科學決策、系統治污,分區分類、分級分項,精細管理,精準發力。重點要攻克大氣、水體、土壤污染防治,著力健全立法執法、政府履職盡責、改革環境治理、完善社會共治和強化市場機制五大制度。三是進一步深化環保改革工作。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依據,著力推動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高經濟社會領域管理制度的生態化水平,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以生態環保職能優化整合和事權合理劃分為突破口,著力統籌監管環境保護、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國際與國內環境問題,全面增強生態環保管理體制的統一性、權威性、高效性、執行力;著力理順政府與市場、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形成政府主導、市場激勵、社會動員的生態環保治理體系。四是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臺與便民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暢通與群眾溝通的渠道,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環境保護事務,積極監督環境領域及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積極表達對改進工作作風的意見和建議。五是持續改進工作作風。要以巡視整改為契機,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狠抓作風建設,讓環保隊伍真正成為一支鐵腕治污、勇于擔當、公正透明、作風過硬的隊伍。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主持座談會并強調,陳吉寧部長上任后的第一個座談會就選擇和媒體朋友們見面,這充分說明了吉寧部長對環境宣傳工作的高度重視。今天記者朋友們談得很熱烈,也很到位,體現了大家對我們的一份信任與期待,所提意見和建議非常有價值,環保宣教系統將真誠地研究吸納,我們將堅決落實陳吉寧部長剛才所做的五點重要指示,以全面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深化改革為主題,全力抓好各項重點工作,為下一步環保工作開創出一個嶄新局面。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