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銀行業貫徹綠色信貸有諸多障礙缺口

時間:2015-02-10 09:50:31 作者:劉曉星  來源:中國環境報

環保民間組織報告顯示,銀行業在環境信息披露、責任制落實、海外投資風險管理方面均存在較大欠缺

綠色信貸參差不齊?

蔡先生經營建筑節能產品。近日,他向長沙銀行環保支行申請3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從授信審批到落實放款,只用了3天時間,而一般情況下至少要半個月。

原來蔡先生的節能環保項目走的是長沙銀行環保支行推出的審批“綠色通道”,所以才如此高效。包括長沙銀行環保支行在內的很多銀行都在積極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推進綠色信貸政策的實施。

那么,我國各大銀行在執行綠色政策方面的表現如何?能否有效控制信貸過程中的環境和社會風險?

日前,環保民間組織云南省大眾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廣中心(以下簡稱“綠色流域”)對外發布《中國銀行業環境記錄201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被評估的16家中資上市銀行在貫徹綠色信貸的過程中,還有諸多障礙和缺口,其中在環境信息披露、建立責任制、社會互動、海外投資風險管理方面都有較大的欠缺,需要民間力量的倡導和監督。

國內銀行推進綠色信貸是否積極?

大型商業銀行總體表現較好,城市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表現較差

自2007年起開始,我國正式推出綠色信貸政策,出臺多項相關政策,其中較重要的一項措施是由中國銀監會出臺的《綠色信貸指引》,對銀行業履行綠色信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2013年11月4日,2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簽署了《綠色信貸共同承諾》,就加強產能過剩行業授信管理、積極踐行綠色信貸、提升自身環境和社會表現等內容做出了承諾。

對于綠色信貸政策取得的成績,環境保護部環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姝影給出的評價是:“綠色信貸政策實施以來取得了顯著效果,銀行執行綠色信貸政策的情況有明顯提升。大型商業銀行總體表現較好,城市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表現較差!

各大商業銀行進展不一

環保民間組織“綠色流域”調查顯示,2013年,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光大銀行制定了新的指導性政策文件。除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和南京銀行未見到制定綜合性政策文件外,其他銀行繼續執行之前制定的綜合性指導政策。

其中,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在建設綠色信貸總體框架方面走在了各銀行前列,對綠色信貸發展有明確的意向和策略,并制定多項政策措施,確保綠色信貸的發展。

在完善配套制度和政策方面,目前,在16家中資上市銀行中,已有8家銀行參照綠色信貸指引的要求建立了責任制體系。

其中,興業銀行組建了多個專業團隊,并制定考核和獎懲機制;中國光大銀行進一步明確了各個部門在綠色信貸方面的職能分工,建立了更易操作的考核措施;中國工商銀行建立了問責制,在公司高管和員工績效考核中都涵蓋了社會責任指標,用于分支機構考核;招商銀行明確了各部門在綠色信貸方面的分工,綠色信貸執行情況直接與工資、獎金及評先掛鉤,并建立統計報告制度;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總分行均建立了綠色金融團隊,綠色信貸基礎知識的考核與員工晉級掛鉤;平安銀行和寧波銀行也都設有綠色信貸負責機構,并實施相應的獎懲措施。

但是,有些商業銀行并未對外披露相關政策信息。華夏銀行雖提到建立了綠色信貸組織體系,但未披露組織體系的分工和運作情況。其余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8家銀行未見成立綠色信貸專責部門和問責制度。

在規范政策、制度方面,目前已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10家銀行制定了詳細不一的規范政策,涉及支持節能減排、授信指引限制“兩高(高污染、高耗能)”企業貸款、防治大氣污染等方面。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華夏銀行等一些銀行目前暫無綠色信貸政策文件。

在制定分行業指導政策方面,目前除中國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和南京銀行外,其余銀行都制定有分行業政策或者措施。

中國光大銀行對一些潛在環境和社會風險較大的行業制定了具體行業的綠色信貸要求,并詳細披露了10多個行業的信貸要求;興業銀行稱對產業過剩行業實行限額管理,并將限額分解到各行業;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一些銀行也聲稱制定了針對多個風險行業的信貸政策,但具體的信貸要求未見披露。

政策處于保密狀態

綠色信貸政策是銀行對綠色信貸態度和落實戰略的直接體現,能夠反映各銀行對于綠色信貸的重視程度,而且政策制定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總、分行執行綠色信貸的程度。

截至目前,各銀行制定的綠色信貸政策均處于保密狀態。因此,“《報告》僅僅從宣稱制定的政策名稱來判斷這家銀行的綠色信貸政策制定情況”。

首先,興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招商銀行等一些銀行都表示建立了問責機制或專責部門,并且制定有完善配套的綠色信貸政策和分行業指導政策,領先于其他銀行。

尤其是中國光大銀行,沒有僅僅停留在建立了哪個專責部門或制定了多少個行業政策,而是詳細地闡述各專責部門的職責和各行業政策內容;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雖表示制定有較好的綠色信貸配套政策和分行業指導政策,但未配備專責部門或人員負責綠色信貸的實施;寧波銀行雖建立綠色信貸專責部門,并制定有分行業授信政策,但未見制定配套綠色信貸政策。

中國銀行、華夏銀行等一些銀行并沒有完全遵照國家的綠色信貸指引建立綠色信貸專責部門和綠色信貸配套政策。雖然其中幾家都表示有制定行業政策,但未向相關組織詳細闡述相關政策的具體內容。

銀行是否具備環境風險管控能力?

商業銀行尚無環境與社會風險參照目錄和參照標準,無法對某些企業耗能、排污做出準確的環保評價

“中國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以及日趨嚴格的環境政策和環境標準,都將對企業甚至行業的發展帶來巨大影響,并將進一步對投資者產生影響!睏铈罢f。

她認為,自然資本依賴度較高的行業的潛在成本正逐步提高,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經濟效益,并進一步給投資者帶來財務風險。同時,環境污染事件頻發也意味著銀行可能對抵押品錯誤定價,從而面臨金融風險,因為如果環境惡化,用作抵押的不動產可能發生貶值,引發信貸風險。

風險控制手段在創新

銀行業金融機構如何有效控制環境和社會風險,成為推進綠色信貸政策的一個瓶頸問題。

《報告》顯示,在信貸管理方面,招商銀行在環境和社會風險方面有明確的貸前、貸中和貸后管理措施,并在合同條款中要求借款人聲明節能減排合規,并在未履行承諾或耗能、污染風險顯現時,同意加速回收貸款或中止貸款、同意提前行使抵質押權等。在其他環境和社會風險信貸管理方面也有不少創新性措施。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將客戶的環境和社會表現作為決定信貸資金撥付的重要依據,對出現重大風險隱患的借款方,將中止直至終止信貸資金撥付,并對發放的貸款進行持續監控。

興業銀行則根據《環境、安全和健康指南》在貸前對不同行業進行風險評估,并由獨立第三方進行調查。在審貸過程中,對客戶進行合規性審查,綠色信貸項目和《赤道原則》項目由綠色信貸專家審查。貸后《赤道原則》項目將“赤道原則行動計劃”納入貸款合同。

中國光大銀行在貸前、貸中和貸后管理中,針對綠色信貸和風險信貸訂有諸多明確的授信條款。

風險防范與化解能力仍薄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方面信貸從業人員對綠色信貸及環境和社會風險責任認識不充分;另一方面,目前國家對綠色信貸的政策規定大多是綜合性和原則性的,商業銀行在操作過程中,沒有具體的參照目錄和參照標準,無法準確做出對某些企業耗能、排污的環保評價,環境和社會風險貸前評估、貸后風險管理和風險防范與化解能力薄弱,造成貸款流程不適應綠色信貸要求。

楊姝影介紹說,對于節能環保專業服務項目,銀行應重點關注技術的成熟度、節能環保服務合同的完備性以及項目總造價、效益分配比例等是否符合市場行情;對于資源循環利用項目,應重點關注廢棄物原料供應的市場風險、廢棄物在原材料中的占比情況、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成熟度、商業化運作條件、資源綜合利用產品質量和銷路等;對于節能環保專屬產品生產項目,應重點關注由于市場概念操作,引發資本盲目投資,導致相關節能環保專屬產品產能過剩的風險。

而對于有效控制環境和社會風險的對策,楊姝影給出的答案是:“銀行應通過開展用于信貸風險評價的行業環境風險評估,開展能力建設,使銀行經理了解環境風險對客戶信用可靠性的影響程度,開展貸款管理和對客戶環境績效的持續監控,掌握綠色技術等措施,將重大的自然資本風險管理納入信貸發放過程!

同時,楊姝影認為,“決策者也應激勵銀行強化環境制度建設,加強信息公開,為推進綠色金融提供支持和保障,制定和推廣環境風險管理規程的最佳實踐,針對那些按照銀行環境風險評價的要求有效控制環境風險的企業,制定有利于這些企業的政策,控制其自然資本風險。”

公眾如何獲取綠色信貸信息?

16家中資上市銀行沒有完全按要求公開相關內容,表現稍好的也僅是對外公布政策摘要,但政策原文未公開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提升對節能環保領域信貸支持力度的同時,還加大了對“兩高一剩(高污染、高耗能及產能過剩行業)”、落后產能企業和項目貸款的控制和管理力度。

中國銀監會出臺了環境友好和環境負面影響的統計標準,并要求各銀行上報,但目前來看,并不是所有銀行都按照銀監會的統計口徑披露其數據,盡管在數據披露方面各銀行已經有了很大進步。

信息披露不完整

2013年“綠色流域”所考察的16家中資上市銀行都有數據披露,但數據披露的類型仍不完整,尤其是環境風險類貸款數據。比如,有些銀行披露貸款余額,有些銀行披露增加和降低額,有些銀行披露了貸款總額占比,也有少數銀行對行業貸款占比進行了披露,只有幾家銀行對這幾類數據都進行披露。

在已披露的數據上,公眾也可以大致看出各銀行在“兩高”和環保貸款領域的投放力度。

如環境友好類項目貸款余額超過1000億元的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其他銀行在環境友好類項目貸款余額在幾百億元到幾十億元不等,這當然也與其資本量的差別有關。

環境風險類、“兩高一!鳖愴椖抠J款余額有所下降的銀行較多,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但對于環境風險類貸款占比,僅有幾家銀行進行了披露。

“綠色信貸戰略基本建立,信息報露水平不斷提高!睏铈罢f。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綠色流域”所考察的16家上市銀行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表現平平,并沒有完全按照《綠色信貸指引》的要求公開綠色信貸戰略和政策內容,表現稍好的也僅將政策摘要對外公布。一些銀行僅僅公布其與綠色信貸相關的政策名稱,或由媒體對其中的某些內容進行披露,但政策原文未公開發布。

商業秘密成擋箭牌

在監管部門的要求下,越來越多的銀行對其綠色信貸貸款情況、“兩高一!辟J款情況或與之相關的授信統計情況進行了披露。但是,對于存在污染行為的企業或項目,即使在公民或社會組織公開申請信息公開的情況下,銀行也傾向于以保護“商業秘密”為由不予披露。

信息公開成為推進綠色信貸政策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由于當前綠色信貸政策相關配套法律法規建設滯后,缺乏有效的法律懲戒機制,造成銀行若不遵守相關原則要求,也不會受到相應懲罰。反而一些不執行綠色信貸政策的銀行機構可能獲得更強的競爭力,金融機構可能做出反向選擇。

因此,“綠色流域”認為,只有加大銀行綠色信貸信息公開的力度,才能讓銀行接受公眾和社會的監督。

相關鏈接

商業銀行探索綠色信貸新業務

節能環保成效可質押融資

本報記者劉曉星北京報道 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創新節能環保金融產品,在原有的能效貸款、綠色融資租賃、碳金融產品和清潔發展機制應收賬款等產品的基礎上,又創新推出了節能減排收益權質押融資、排污權質押融資及合同能源管理融資等方式,并將綠色金融業務擴展到融資租賃等傳統信貸融資以外的非信貸融資領域。

中國首家以“環!泵你y行——長沙銀行環保支行于2013年3月正式掛牌成立。這家銀行為節能環保產業提供信貸支持,推廣環境理念,專注于環保金融,扶持環保產業,重點支持建筑節能、固廢處理、水治理、大氣治理、合同能源、智慧城市這六大行業。

據了解,長沙銀行環保支行通過加大對環保節能產業的信貸支持,實現了信貸結構的優化。節能環保項目享受審批綠色通道,優先放貸,適度放寬授信條件,在利率上給予優惠。同時,通過提高準入門檻、上收審批權限、推行名單制管理和 “一票否決”等手段,限制高污染、高耗能及產能過剩行業信貸投放。

據長沙銀行環保支行行長王玲介紹,他們每年新增貸款的70%以上,均投向了環保產業,節能環保信貸業務成為長沙銀行特色業務。自獲得正式審批以來,環保銀行的信貸資金源源不斷投向節能環保企業。截至2013年10月底,累計投放環保類貸款12.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達到40%,并且儲備了大量的優質環?蛻。 在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方面,長沙銀行環保支行除有符合環保產業需求的土地儲備貸款、固定資產貸款、普通流動資金貸款等傳統產品,還有多種符合環保節能產業特性和企業個性化需求的特色產品,如節能環保企業的“單貸”以未來收益作為還款擔保、“合同能源管理貸款”等。

除了長沙銀行環保支行,目前很多銀行都在積極探索綠色金融產品。

中國農業銀行重點支持了我國大型灌區配套節水改造、大型江河湖水系治理、農村飲用水安全、農村清潔能源開發,擇優選擇垃圾污水處理及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等項目;中國銀行推出一系列綠色信貸產品,重點支持清潔能源、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電廠脫硫除塵、河湖整治等項目;浦發銀行綠色信貸架構涉及五大綠色信貸板塊:能效融資(工業和建筑能效)、清潔能源融資、環保金融、碳金融和綠色裝備供應鏈融資;上海農商銀行正在研發為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貸款和訂單融資等創新信貸產品,并已完成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開發,下一步計劃開展相關業務試點。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