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一號文件為何直指農業生態治理?

時間:2015-02-06 08:31:05 作者:史春  來源:中國環境報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值得關注的是,這份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在第一部分就提出,加強農業生態治理。

筆者以為,一號文件濃筆重墨提出要加強農業生態治理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當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近年來,各地認真貫徹環境保護基本國策,不斷加大農村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力度,部分農村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全國農村生態環境形勢總體上依然嚴峻,農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嚴重,工業污染、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水土流失、生態功能退化等狀況還在發展。這些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廣大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制約國家可持續發展,也影響城鄉居民的糧食安全,即米袋子、菜籃子的安全。

其次,加強農業生態治理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需要。建設生態文明是我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環境保護在建設生態文明進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目前,我國農村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不解決這些生態環境問題,就會動搖我國“三農”基礎,妨礙發展的步伐,甚至影響中華民族生存的根基。我們要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全面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加強農業生態治理,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第三,加強農業生態治理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需要。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僅表現在農村經濟落后,而且表現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農村環境保護作為農村社會事業的一部分,目前非常薄弱。據了解,目前,全國4萬多個鄉鎮中,絕大多數沒有環;A設施;在60多萬個行政村中,絕大部分污染治理還處于空白狀態。

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聯系密切,兩件事得拴在一起辦。當前中央特別強調要著力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創新以城帶鄉、以工促農方式,引導城市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并進。如果對農村污染再不加以嚴格治理,就會導致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發展持續不了。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統籌城市和農村環境保護,把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和農業生態治理放到重要位置。

第四,加強農業生態治理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加強農業生態治理,事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事關改善和保障民生,事關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長期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把農村環境保護納入國家環境保護總體戰略,加以統籌推進。近年來,采取一系列措施,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等重要文件。

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和面臨的環境問題,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近年來,由于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引發的群眾投訴明顯增加。改善農村環境,關系廣大農民安居樂業,關系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在農村,環境是難點。因此,必須下大力氣治理農村環境,維護農民環境權益,促進廣大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

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說明在解決涉農問題方面,我國大方向已定,改革的頂層設計基本完成。當前的關鍵是重點突破、狠抓落實,逐步破解“三農”難題,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讓城鄉居民都能過得更好。

環保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盡快編制并實施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加強農業生態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做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